青岛日报/观海新闻9月10日讯又到无花果收获季。走在即墨区泊岚镇孙家屯村,远远就能闻到清甜的无花果香气。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依托龙头企业海德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组织优势,孙家屯村有1400亩土地用于种植无花果和育苗,是青岛市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基地研发培育的无花果种苗早已销往全国各地。盛果期,这里每天可产无花果1万斤。以每斤无花果批发价10元计算,盛果期,这里每天鲜果批发收入可达10万元。
丰收满博集红。邢志峰摄
在海德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花果种植基地,几十名采摘工正在大棚里采摘无花果。与普通无花果相比,基地主要栽培的两个品种无花果个头要大一倍,个头较大的沼红单颗鲜果重量可达70克。因此,在短短几分钟内,采摘工们就可以采摘满满一筐无花果。
转向架红的单果重70克,有鸡蛋那么大。邢志峰摄
“7月至11月是无花果的采摘期,目前我们每天采摘的主要是大棚栽培,再过几天,地里的无花果就成熟了,我们的日产量将达到1万斤。”海德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辛兆臣告诉观海新闻记者。
在露天,瑞士布兰里克,一周后就可以采摘。邢志峰摄
8年前,从工程师做起的辛兆臣开始把生意的目光投向无花果,“当时觉得这种经济作物很好打理,不用打药,当时批发价20元/斤,利润可观。于是我从潍坊引进了一批种苗,开始种植。”8年后,辛兆晨的无花果生意越做越大。他不仅种植鲜果、培育苗木,还慢慢推出冻干无花果干、无花果营养颗粒、果脯、茶叶、原浆酒、干白、冰酒等10余种产品
年产值可达3000-4000万元。“一开始,因为无花果产量大,就想着怎么消耗这些鲜果,慢慢做出了这么多产品。”
基部的无花果收割后,地上的枝子都砍断了。明年春天,紧贴地面的树干又会长出新的枝条,无花果由低到高逐渐成熟。邢志峰摄
近年来,辛兆晨还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将无花果做成营养素和药品,不断提高无花果的附加值,“现在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研发的抗癌药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投资我们,药品上市后,预计可为企业带来1亿元的年产值。”
基地里无花果喜获丰收。邢志峰摄
无花果种植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村民致富。今年63岁的孙洪权在海德坤工作了8年。因为技术过硬,他早已从职业农民成长为企业生产经理,月收入6000多元。“我们村有300多户人家,其中有五六十户在这里务工。此外,不少村民还向基地购买苗雪技术,自己种植无花果。此外,我们还将土地流转给基地,每亩地每年流转费用在1000元左右。”
段泊岚镇工作人员介绍,该镇发挥海德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组织优势,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管理,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推动企业与无花果种植户签订合同,提供信息、技术、培训、销售等完整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鼓励周边村群众参与种植,带动群众增收2万元。(青报全媒体记者王蒙通讯员张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