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作为此前最受欢迎的单体落地园区,正在逐步收紧、关停、审批征收。21年暂停新设独立的审批,22年将前期开票金额超过180万的独立全部转审。
因此,这些有需要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深圳。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只有上海和深圳有各自核定的征收政策。因此,在上海政策收紧后,深圳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1.最低税率
目前深圳核定应税所得率为5,其他城市和地区基本为10,为全国最低。而且,深圳所有可支持审批的行业统一为5个,其他城市和地区将根据行业不同,按10-15个进行差异化。这也省去了很多人去比较,在哪个城市是自己所在行业的最低核定税率。
2.最小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增税工具,它本身并无风险。
但区别在于使用工具的人。如果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像你开车从深圳到上海,会有人违章,会有人占用应急车道,但也会有人一路守法。
有的人开车慢、违章,有的人却能快速到达目的地、不违章。
因此,在运用个税节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业务真实合理,规避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打个比方,就像5000元的个税收入免了,那我就找十个人,用十张银行卡发工资,最后还回来。这5万元免了吗?这当然是逃税。你说5000是违规免所得税吗?没有违规,这是国家的基本税收政策。违反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同样,核准征收也是如此。利用这项政策来节省税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不合理、不合规的手段。
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全面考察所有涉税问题是不现实的。税控也有边际效应,税务局也要考虑收支
因此,我国税收调控原则可以简称为“抓大管小”。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税源深度和宽度是内地其他“税洼地”“园区”无法比拟的,从这个角度看,其涉税风险也是最小的。
包括我们举个税的例子,个体户比较多的是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这里的平均经济水平和GDP总量整体都很高,最适合核定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