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国资委今年将指导中央企业改制上市。更多地方国企有望纳入混改阵营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发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与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的“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的改革思路一脉相承,进一步细化了改革方向。考虑到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破除改革阻力需要更多勇气和魄力。当前的国企改革落实了“军令状”制度,在一系列具体目标任务指引下,相当于为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70%以上”再添一份保障。
具体来看,在持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提出,稳步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研究制定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操作文件,细化操作流程,审慎推进实施。
年报披露百亿私募股权投资变化。高毅资产持股市值最高
近期,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逐步披露,一批百亿级私募持股进一步涌现。《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有17家百亿级私募出现在56家上市公司年报中,不同程度持有这些股票,总市值达1亿元;其中,24只个股为新进,9只个股为增持,13只个股为减持,10只个股保持不变。
多家私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已披露的百亿元私募情况来看,新进个股相当多,可见私募对不同板块的态度不一。中国经济新一轮复苏周期已经开启。未来顺周期、低估值、成长性相对确定的投资逻辑将是主线,相关板块布局将进一步加码。
阅文集团去年巨亏45亿元。付费用户三年原地踏步
3月23日阅文集团交改
帅后的第一份财报。财报显示,阅文集团2020年实现总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亏损达45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亿元,这是阅文集团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2020年,阅文集团走得并不顺利。一方面,公司高层大换血,遭遇成立以来网络作家首次大规模冲突;另一方面,免费阅读市场被高高举起,主打付费阅读的阅文集团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证券时报
逾七成量化对冲基金年内获正收益个别产品大幅减持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量化及海外投资团队负责人田汉卿对记者表示,量化对冲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产品,市场中性绝对收益型基金的目标是在可控回撤下获得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其收益不随市场涨跌而涨跌,只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关。一般市场跌的时候,不跌;当然,当市场大幅上涨时,也不会涨那么多。由于市场风险被完全对冲,市场中性绝对收益基金是一种风险低、收益波动小的基金产品。
多位基金投资者表示,在今年股市波动加大的市场中,将充分发挥市场中性产品的特点,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策略,为持有人带来稳健收益。
医药、科技板块仍是重点。“碳中和”理念受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3月以来基金公司共调研上市公司1997次,增加51家。环比5%。其中,嘉实、中欧、招商、富国等大型公募被调研次数最多。
尽管在经历了一轮明显回撤后,医药、科技等板块的龙头股仍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关注的对象。调研频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包括一心堂、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科顺股份、华阳集团等。其中,91家基金公司调研了医药零售行业的一心堂,半导体、元器件行业的兆易创新、计算机应用
行业的中科创达分别被89家公募、71家公募调研。此外,近期大热的“碳中和”相关企业备受关注,佩妮测试成为17家基金公司的调研对象。
信发基金画风大变价值型,持有期产品暴增
一是价值风格基金数量显著增加。Wind数据显示,从申购开始日期来看,有8只名字中带有“价值”二字的基金在春节后陆续发行,较春节前的3只基金增长明显。从投资风格来看,这些新基金多聚焦低估值资产,倾向于均衡配置。如3月22日成立的广发价值优选由追求绝对收益的王明旭管理。他确立的管理目标是控制组合波动,力争每年稳定战胜沪深300指数;东方红愿景价值3月24日启动募资。拟任基金经理周扬擅长多层次均衡配置,运用概率思维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在已公布发行方案的拟发行基金中,不少是“价值型”基金,如融通价值趋势、华夏核心价值、申万菱信价值精选、嘉实价值精选等。一些基金即使在名称中没有明确价值风格,也公开表示在选股策略上会坚守价值风格。例如,国富星海回报混合基金经理赵晓东将安全放在首位,适度分散投资,规避估值透支的热门股,采用长期有效、稳定的基本面选股指标,努力构建品质优良的价值组合。
上海证券报
大数据监管将向保险欺诈摇摆
虚构保险事故、伪造案件……近年来,保险诈骗犯罪呈增多趋势,并不断翻新。为适应保险欺诈风险新形势新变化,提高反保险欺诈效率,监管部门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重拳出击。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在行业内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大数据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继续运用国家政策信息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对于汽车来说,
保险、意大利健康保险、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等重点领域,以跨区域、跨公司诈骗专业团伙为重点,组织开展诈骗线索筛查、串并、移送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将推出建立反欺诈产业联盟、探索高风险名单制度等实质性举措。
多家科创板IPO退市企业陆续回归市场,希望以质取胜,共享IPO常态化红利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地证监局获悉,前期科创板IPO“取消”企业陆续回归赛场,重新接受券商上市辅导,准备为新一轮IPO发起冲刺。最初,大部分企业仍瞄准科创板,少数企业根据行业属性和业务特点转向创业板。
从前期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来看,考验的不仅是发行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主体责任,还有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只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共同交出一份高质量的IPO“答卷”。多家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订单”受自身战略调整、财报更新、研发推进、数据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结合此前“备考”经验,已为二次突围做好充足准备,希望“以质取胜”,分享IPO常态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