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通过肆意宣传提高商品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影响消费者消费。消费者在挑选商品、鉴别商品真伪时,通常会通过识别品牌来购买商品,从而导致商标侵权或因商标而造成的侵权。那么,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如何认定商标侵权?
用户咨询:
贵阳老干妈将商标评审委员会诉至法院,称经商评委核准的“川南干妈”商标与“老干妈”商标在构成要件、含义、整体外观等方面不存在重大差异,指定使用在“调味品、辣椒油”等相同的类似商品上,构成指定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商标侵权如何认定?
福建凯捷办公室吴经纬解答:
首先要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使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只有构成商标使用才构成商标侵权。其次,要看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形,构成混淆,使消费者误以为是商标权利人的商品。如果两者没有造成混淆,则不构成商标侵权。
在相同或者类似产品上注册、使用与他人商标近似的商标。如在商品中使用他人品牌名称或者衍生词、品牌标识或者类似标识,或者在外观上屏蔽、涂抹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品牌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相似的工程设计图纸,文字中含有模仿品牌衍生词的表述。
“点击下方小程序直接咨询法律问题”
福建凯捷办事处吴经纬分析:
我国商标侵权认定为无过错,但赔偿认定为过错。
比如售假,不管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卖出去就构成侵权,但是否需要赔偿,要看主观上是否善意。明知商品不明而销售,将面临注册商标专用权人索赔的风险。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前做好商标保护的战略布局和管理。
建立商标保护长效机制,未雨绸缪,防范可能出现的商标危机,必要时咨询专业知识产权机构,谨防陷入商标侵权漩涡,对企业的前途和未来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