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原名是“瓷器”,直译为中国瓷砖。陶瓷制品,古称土器(在古代,一切用泥土制成的黏土器皿均可称为“瓦”)。瓷器放在器物之前,说明中国一开始就没有瓷器的意义;后来,ware被省略,前缀小写,瓷器被简称为China;获得瓷器的意义,已经是晚清的事了。
“中国”一词的出现不晚于辽金宋,不早于先秦。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学者们基本认为,其双关语作为瓷器的意义远远晚于“中国”作为中国的本义,所以中国的本义指的是中国。
扩展信息:
瓷器初入欧洲时,法国人将当时流行小说《牧羊女埃斯坦勒》中的主人公celadon称为青瓷。法国路易十四命令总理马扎兰成立中国公司,在广东订购标有法国盔甲和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有专门的房间收藏中国陶瓷。
17世纪,英国人直接用“瓷器”来指代来自中国的瓷器。女王玛丽二世也对中国瓷器着迷,在宫中设置了许多玻璃柜,陈列各式各样的瓷器。因此,英国社会流行中国瓷器装饰和日常使用,瓷器逐渐成为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摆设。
根据《英汉词-海洋词典》(王同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中的中国词条,中国作为瓷器的含义,源于波斯语chini(汉语或汉语)。由于中国表达中国的影响,元音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参考百度百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