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面对面参观亚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
亚洲消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
产地日期:1915年
地理位置:
天津滨海新区海河北岸、海河隧道东侧
保护级别:
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立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狂轰滥炸,包括天津在内的16个沿海城市被迫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抢占中国市场,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
1890年6月16日(清光绪十六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成立,专门从事石油开采;1897年10月18日,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创立,专门从事石油产品贸易和航运业务。两家公司合作,荷兰公司负责煤油供应,英国公司负责运输。他们先后进入中国煤油市场,并很快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1899年,两家公司在上海销售了940万加仑煤油。
亚洲消防石油公司成立
随着双方利益的增加,英国壳牌公司与荷兰皇家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一家销售公司--亚洲石油公司,并于1903年6月29日在伦敦注册成立。亚洲石油公司向英国壳牌公司、荷兰皇家公司租用油轮、储油设备等物资,并在随后两年通过购买或代理协议将业务拓展至牛庄、苏州、青岛等地。1906年和1908年,亚洲石油公司分别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南分公司和北分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汕头、厦门、福州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
天津分公司成立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城市和京畿门户,在亚洲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1911年,亚洲石油公司成立天津分公司,位于当时的麦格理银行(现中国境内)之上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分行。最多时外籍员工20多人,中方员工100多人,还有170多家代理商经销商。
塘沽油库建设
随着海河上游淤积日益严重,自19世纪末起,中外商贾开始在海河深处的塘沽设立机构、修建码头。1915年,亚洲石油公司在塘沽海河入海口、北洋水师大沽码头对岸修建了一座库容1万吨的油库和码头。另有煤油罐制造厂,每天可生产加注煤油罐1万余个。20多年来,天津一直是亚洲石油公司在华北地区的运输和销售枢纽。
日据下的亚洲石油研究所公司塘沽油库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塘沽。1940年7月中旬,日军以无法阻止向抗日游击队出售油品为由,拒绝向亚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发放向沦陷区运输油品的许可证。1941年8月,亚洲石油公司被日军占领,其外籍员工及家属也被日军扣押。12月,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征用亚洲石油公司在香港和上海的全部财产,迫使该公司停止商业活动。1942年,亚洲石油公司倒闭。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公司的业务才逐渐恢复。
解放后的亚洲消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
1949年,塘沽解放,亚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由解放军军管会接管,更名为“901油库”。
1951年至1953年,亚洲石油公司在华资产陆续被国有化。
1954年,亚洲石油公司全面关闭,退出历史舞台。
2013年,亚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办公室
一楼走廊透视图
旧址办公室
二楼走廊透视图
旧址办公室
英文橱窗优惠券
旧址办公室
英式木门
亚洲消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的历史意义
亚洲石油公司塘沽油库是英国与荷兰石油产品贸易在中国的专门转运作业机构,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是近代天津被迫开埠的产物,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的历史见证,是近现代沿海地区的重要历史遗迹。
旧址办公室西北侧
1
旧址办公室东侧
2
保存状况
旧址内有一栋办公楼和两个建于1915年的油罐。办公楼为英式二层小楼,坐北朝南,面朝海河。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高米。大小房屋14栋,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办公楼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一层部分刷水)。屋顶为坡屋顶,木结构木架,尖顶平,飞檐翘角。正门有一条清晰的连廊,一楼木质楼梯通往二楼,木地板结构,办公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二楼连廊顶部为券顶,欧式木质门窗,内墙为乳胶漆墙配木质墙裙。除卫生间外,所有房间都铺设了木地板。
这两个油罐是用金属板铆接的。储油罐(大型)高约米,底座直径约米;储油罐(小)高约米,基径约米。两个罐体外层包裹金属片保护层,罐体与金属片保护层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四周筑起砖墙进行防护。
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回归企名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