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商界杰出女性,首先想到的是谁?
董明珠?彭蕾?即使是陶华碧?
而在《福布斯》发布的“2018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榜单”中,居然有一位女性领先董明珠,一举夺冠。
她叫孙亚芳。
孙亚芳,是谁?
她是华为前董事长,被誉为“华为女王”,也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带头姐”。《福布斯》这样评价孙亚芳:
“孙亚芳建立了华为的‘狼性销售’模式和严密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女性的精心呵护不断精益求精。她在商场的运筹帷幄不输男性,奠定了华为在国内通信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孙亚芳虽然不是华为创始人,但她与华为一起成长,从未放弃。成为华为董事长,只用了7年时间。
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孙亚芳力挽狂澜,“三救华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他为华为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华为,大家都知道任正非,“二号人物”就是孙亚芳!
作为任正非的副手,孙亚芳与任正非共事20年。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但一直配合默契。
任正非个性张扬,敢想敢干,俨然一个大将军在冲锋陷阵。孙亚芳则略显神秘,低调而敬业,就像是为“兵马钱粮”做准备的宰相。
正因为如此,业内一直有“左飞友方”的企名网。
可以说,华为有今天的成就,孙亚芳功不可没。
那么,孙亚芳在华为有怎样的故事呢?什么是“华为三救”?
本文为您详解,其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智慧也值得大家深思和借鉴。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相信你将受益一生。
-01-“任先生,我们先给员工发工资吧。”
1982年,孙亚芳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
她今年27岁。
进入社会后,孙亚芳干过很多行业,技术员、老师、销售等都有。
1992年,孙亚芳加入华为,担任营销工程师,或者简单地说,是一名业务员。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新人,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华为。
当时的华为规模小、实力弱。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它采取了“赊销”的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先把货卖给你,过段时间再收钱。
但这种做法差点把华为拖垮,因为经常会出现货卖了很多,钱却收不回来的尴尬局面。
时间长了,华为现金流断了,扛不住了。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了。员工士气低落可想而知,甚至很多人准备收拾东西不干了。
据当时的一些员工说:
“长痛不如短痛,辞职就行。”
就在华为人心浮动,几乎陷入绝境时,好消息传来:收到50万元货款。
当时,任正非把华为高管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使用这笔钱。
有人说,欠供应商的钱先还,否则不供货。
还有人说,钱应该投到研发和生产上,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
任正非也犹豫过,拿不定主意。
当时,到公司才3年的孙亚芳果断站出来,说出了这句话:
“任总,我看还是先给员工发工资吧,供应商没了,可以再找;研发生产今明两天干,暂时不用着急;员工没了,公司真的要垮了!”
用一句话叫醒梦中人!最后,任正非采纳了她的意见。
很快,员工们拿到了工资,干劲十足。此前,华为内部的问题因为工资到位而得到解决,新产品的研发也很快有了成效,华为也走出了困境。
“精准看问题
,一针见血。“这件事之后,孙亚芳开始受到任正非的重用。
-02-孙亚芳:华为“狼性”市场体系的构建者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每个部门的权重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你不说,但事实是存在的,华为也不例外。
在华为,对华为贡献最大的是市场部、研发部和人力资源部。
然而,谁能想到,这三个部门中有两个是孙亚芳一手打造的,市场体系、人力资源体系都是孙亚芳一手打造的。另一个研发部门则属于有“华为王子”之称的李一男。
1996年,负责市场营销的孙亚芳意识到,华为的研发技术在通信市场与竞争对手不相上下,要彻底拉开差距太难了。要想取得压倒性优势,必须“另辟蹊径”。这时,孙亚芳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狼”文化!
孙亚芳认为,构建“狼性”市场体系,可以让华为弯道超车、出奇制胜。
华为的业务员全方位压倒竞争对手:数量多、素质高、分布广、收入高……
最重要的是,华为的业务员基本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进入华为后,他们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华为式培训”。因此,在谈业务时,只要他们想见见客户,几乎没有见不到的客户。
对于华为员工的使命感,孙亚芳是这样说的:
“什么是使命感?真正用心去做是使命感,心中有客户是使命感。”
以客户为导向,在这种“狼性”文化的驱动下,华为员工一个个“呐喊”,练就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通信领域为华为“冲在最前面”,拿下了一个又一个订单。在成就华为的同时,他们也成长为行业精英。
此时,通信行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看看那些出行“呼朋引伴”的一大波人,一定是
华为公司业务员;出差只有“一个人”,是中兴通讯的业务员;不出差谈业务、“坐等上门”的,有北电、大唐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