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汽车冲压焊接件及冲压模具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下的汽车零部件及附件制造业(C3670)。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汽车冲压焊接件及冲压模具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商机展望》,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核准和管理投资项目。根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条例》,我国对汽车等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其中汽车零部件项目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实施备案管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律管理部门,是由我国从事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主要负责行业和市场调研、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行业标准等工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国际汽车工业协会(OICA)常任理事国,与国际汽车行业组织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相关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职能
国家发改委
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和相关政策;统筹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监测、预测、预警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投资综合管理,制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规模和结构调控目标政策,会同有关部委
拟订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和政府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组织制定综合性产业政策;承担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等相关具体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与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提出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领域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审批国家规划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工业、通信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领导协调装备制造业振兴工作,组织编制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规划,协调相关政策;日常工业运行监测;工业、通信行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推广清洁生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振兴中国汽车产业为己任,以反映行业意愿和要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为宗旨,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务、标准制定、贸易协调、行业自律、会展服务、国际交流、行业培训为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的作用。
数据观研究报告网《2022年中国汽车冲压焊接件及冲压模具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商机展望》
2.行业重大法律法规和政策
观言报告网发布的数据显示,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在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率、培育汽车产业链集群、鼓励企业行业竞争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环境。由于汽车零部件涉及面广,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目前,汽车零部件领域缺乏独立的政策法规,国家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中也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政策。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具体如下:
政策法规名称
放行组织及放行时间
政策法规要点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五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17年4月
夯实汽车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装备,提升全产业链协同集成能力。夯实零部件配套体系。开发先进的汽车材料和制造设备。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支持优势特色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龙头企业。针对产业短板,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载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工程化、产业化瓶颈,鼓励发展模块化供应等先进模式和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到2020年,形成一批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一批产值进入世界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关于降低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2018年5月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降低车辆税率为25的135个税线和税率为20至15的4个税线的税率
将汽车零部件8、10、15、20、25税率的79个税条税率降为6个。5%。
汽车工业投资管理条例
国家发改委
2018年12月
提高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主体投资行为,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资。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构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体系。
聚焦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装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