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天,福建宁德一所学校因北大的热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6日晚,北京大学连发两封信要求宁德北大培文学校更名,被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一时间,该校冒用北京大学名义招生,引发各方关注。
宁德北大配文“碰瓷”北大?
据了解,北京大学曾于2018年3月和2021年8月两次致函宁德市教育局和宁德市政府,指出当地“宁德北大培文学校”擅自使用北京大学简称,要求学校更名。
对此,宁德北大培文回应称,校名中的“北大培文”具有合法授权。宁德市教育局也表示,将对“北大培文”注册商标的使用及授权情况进行重新审查。
北大称宁德北大培文未经授权,要求更名;宁德北大配文通报称,合法授权,正常使用。双方的不同意见,给北大“商标门”增添了一丝“悬念”。
宁德北大培文是由当地政府、民办教育企业和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培文教育)于2017年创办的一所公办民办学校。
检索企名网发现,北大培文教育共申请注册了24件与北大培文相关的商标,其中多件商标在第41类教育娱乐中申请注册。
天眼查显示,北大培文教育由北京大学所属北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北大:对方擅自侵犯了我们的权益
因为这层关系,宁德北大培文号称“源于北大”?
但在宁德北大培文创办前一年的205年,北京大学发文:“在北京大学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前,所有下属企业不得举办新的使用北京大学名称(即出现‘北大'、'北大’字样)的教育培训机构。”
于是就有了,2018年的北京大学
2006年3月,我第一次来函将宁德北大培文更名。
北京大学在信中指出,北京大学对宁德北大培文的成立毫不知情,也没有提供任何合作条件,北大也没有直接投资学校或教育机构。
目前,带有“北大培文”字样的公司有3家,均由北大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北大直属单位均未称“北大培文学校”或“北大培文教育集团”。
北京大学还表示,对“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商标享有专用权,未经北京大学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包括北京大学下属事业单位或校办企业,不得使用。
北京大学认为,宁德北大培文未经授权,在其网站域名或宣传中使用北京大学注册商标(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PKU”等),已侵犯北京大学的合法权益,要求宁德市政府、宁德市教育局规范更名校名。
简单来说,北大不认可北大培文教育违反北大相关通知,与民办教育企业合作办学。
但问题来了。合作办学的民办教育企业觉得北大“不讲道理”,不认可北大的不认可。
因此,2018年后,宁德北大培文没有更名,继续以“北京大学”名义招生。招生规模和招生成本都不低。
北京大学“无奈”,于2021年8月再次致函宁德市政府,要求规范宁德北大培文校名。
随后,宁德北大培文相关负责人回应,强调自己有“北大培文”的合法授权,同时也表示会积极与北大协商,如果政策不允许,会按照总部要求进行调整。
针对学校的回应,有知情人士指出,“北大培文教育是北京大学直属一级全资公司”的证明是9月29日出具的,不具备法律时效。
品牌授权、“北大培文”商标注册证及协议等无法证明
北京大学授权北大培文教育使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名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
这起“商标门”最终走向如何还不得而知,但宁德北大培文学校光鲜表面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
如今被曝光,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给其他肆意“傍名牌”的民办学校敲响了警钟:多一些硬功夫,少一些“面子”工程,最终还是以教学水平作为一所学校说话。(图片企名网截图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