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范慧茹发自昆明
发展换物是必然的,但也会让人唏嘘,正如范彦佳之于银海地产。
在地产圈,范彦佳如此低调,堪称神秘。与其低调的个性风格相比,其创立的银海地产一度高居昆明本土房企榜首,银海田野、银海樱花语、银海尚语等标杆项目被人津津乐道。
然而,随着全国大型房企的涌入,以及自身的判断和选择,占据昆明房地产市场近30年的银海地产,在时代进程中逐渐“偃旗息鼓”。
就在“隐退”之际,银海地产凭借过往口碑将兄弟公司银海物业推向物业风口,银海似乎又想抓住时代脉搏。
银海物业创始人范小伟接棒,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物业版图。隐藏了2年的上市“意图”若隐若现。
大股东香港公司潜伏
与银海置业成立时间相比,银海物业发展稍晚。它成立于1997年10月,但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
如今物管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范小伟也开始调整公司。
2021年3月5日,范小伟退出了所持昆明美域景观绿化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两个月前,她还退出了所持深圳市沁雅美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
“淘汰”旗下部分公司后,范小伟直接拥有的公司仅剩两家,一家是昆明汇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汇诚合伙”),另一家是云南长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投资”)。
长安投资是银海物业和银海地产的母公司。从股权关系来看,银海地产与银海物业为兄弟关系,同属长安投资,而范小伟、范彦宇分别持有60股、40股。
不过,长安投资仅持有昆明银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银海物业”)20%股权,而这8
0由善鹏香港有限公司(“善鹏”)拥有。
2018年12月,范小伟对银海物业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原来,范小伟持有37股,范彦宇持有22股,昆明汇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0股,范彦川持有1股,全部转让给山鹏;长安投资的持股比例也从30降至20。
银海物业的大股东也从范小伟变成了香港公司山鹏,这与物业公司转战港股上市前的路径颇为相似。
今年2月,银海物业管理层进行了相应调整。原董事杨西安、监事张萌退出,曾艳军、何梅分别加入董事、监事行列。和美是与范小伟共同持有汇诚合伙的合伙人,两人分别持有49股和51股。
目前,范小伟频繁退出旗下非主业公司股权,专注主业意图明显。潜伏两年之久的港企是否为上市铺平道路,仍有待范小伟解答。
房地产商“隐退”
银海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兄弟公司银海地产的铺垫。银海物业官微2019年8月公布的数字显示,其现管理服务项目60余个,管理面积1700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过亿元。
业务范围涉及昆明、大理、个旧、曲靖、文山、保山、玉溪、昭通、景洪、老挝万象等地。
但近年来,随着银海地产淡出云南市场,银海地产的规模增速也有所放缓。
谈起这位银海地产的创始人,范彦佳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而近年来,随着银海地产业务的边缘化,他甚至“销声匿迹”。
股权穿透显示,银海地产背后的实控人为范小伟,而范小伟与范彦佳的关系颇为神秘,在公开信息中很难找到答案。
在银海地产的关键人员名单中,也有多个“范”姓的名字,其中范燕川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范燕宇、范小伟为董事
事情。
房地产商的“撤退”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当时,万科入主银海银行,与银海合作开发,背后是资金吃紧。
20、1月20日,银海地产质押昆明云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金额1000万元,质押给平安银行昆明分行;时隔一天,银海置业再次将云南永商置业有限公司5100万元股权金额质押给富滇银行昆明南坪支行。
之后,银海地产的业务几乎停摆,“粮仓”逐渐清空,逐步退出项目开发。
没有了兄弟公司的供货,银海物业失去了坚实的后盾,其公布的规模数据停留在2019年8月。
在对外扩张方面,银海物业也尝试做出调整。2020年8月,其联合云南橙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昭通银海橙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0股和40股。
不过,从以往的投资动向来看,银海物业的业务发展主要以竞价为主。前两周,云南省公安厅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进行了中标。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银海物业拿下的项目不少于20个,学校、政府项目更多。
“关注百家号乐居财经,了解房地产市场变化。”
文章:财产K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