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市场观
7日(2月14日当周)观点评论:《解铃还须系铃人--油价的短期机会》
隆众投研认为,原油价格短期1-2周企稳震荡,等待行情方向确定,但目前市场情绪和叙事逻辑趋于乐观,基于疫情缓解、OPEC减产和美国库存去化的不确定性。倾向于在黑暗时刻之后观看;中期(1-2个月内)原油价格走势乐观。
本周隆众投研继续维持上周观点,但同时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短期来看,受欧佩克+减产和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影响,油价波动风险较高,甚至可能出现二次探底。
目前原油市场仍存在一些积极因素:1)美国原油库存季节性去库存;2)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企业复工进度加快。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疫情对我国原油需求的影响。低油价下,中国战略储备和山东部分炼油企业有一定抄底需求,因此彭博社监测的船期数据显示,中国超大型油轮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疫情之下,人们出行大幅减少,国内油品销售不畅(目前市场有消息称,2020年一季度我国汽油、柴油和航煤总需求下降36%)。有分析认为,包括地方炼油厂和国有炼油厂在内的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已减少300万桶/日。OPEC、IEA、EIA以及国际主流投行对中国需求下降对全球原油需求的影响预测不一,但总体来看,主流机构的悲观预期正在指导市场判断。
正如隆众投顾研究院所言,此时市场在观望疫情缓解后,OPEC减产和美国库存去化的不确定性趋于黑暗,OPEC+减产有望引领价格走势。但据我们了解,欧佩克+并不急于挽救油价,主要是疫情对中国需求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减产态度尚不明朗;同时,据报道沙特阿拉伯正在考试
担心打破与俄罗斯长达四年的原油生产联盟。俄罗斯倾向于与美国争夺市场份额,脱离减产联盟将降低欧佩克+对油价的影响。因此,在3月6日会议之前,OPEC+内部的矛盾将给油价带来较大波动。
同时,投资者仍需警惕两个潜在危机:1)疫情是否会进入新阶段:中国大陆疫情逐渐消退,但海外扩散加速,2)当前利比亚内乱导致产量从120万桶/日降至12万桶/日,对油价形成支撑,但仍需注意一旦和解,产量将迅速回升。
我国战略库存积累需求与地炼底完工定额
由于疫情迅速蔓延,国家采取严格措施控制人员流动--延长假期。然而,即使企业复工后,路上车辆拥堵程度也远低于正常水平。因此,中国石油消费的下降是毫无疑问的。隆众资讯显示,受疫情导致下游消费下滑影响,山东炼厂开工率已降至。
不过,即便如此,认为中国原油需求已下降300万桶/日的观点可能过于武断。
彭博社的船期数据显示,前往中国的超大型油轮数量仍在增加。这可能是部分山东炼厂在低油价时期抄底用油;同时还包括进入中国战略储备的原油数量。
当然,如果疫情迅速消退,中国表观消费(产出+净进口)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疫情再次加大并持续较长时间,战略库存需求和部分炼油抄底需求将无法填补实际用油减少的缺口。
利比亚局势和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制裁增加了供应中断的风险
在利比亚,无法从军事上获得政权的哈夫塔尔有组织地轰炸居民区、机场和港口,关闭石油设施,制造混乱,破坏稳定。自1月18日起,由于港口和油田被封锁,利比亚石油产量骤降至每天12万桶(每月供图)
数据)。
另外,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日内瓦贸易部实施了美国财政部武库中最严厉的措施。据彭博社报道,委内瑞拉1月份日均出口约87万桶,其中一半由俄罗斯石油公司运输。能源咨询公司FGE表示,新的限制可能会使委内瑞拉的出口每天减少60万桶,它认为,由于利比亚和委内瑞拉的混乱,这将在6月前收紧市场。
隆众投研认为,美国对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限制是持续的,但利比亚产量受国内局势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原油库存季节性去化利好油价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库存的变化与油价关联度较高。随着炼厂开工率回升和美国原油库存下降,油价将受到支撑。
主流机构引导市场预期
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三大石油机构都看到了中国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的影响,但预测的严重程度却大相径庭。IEA是石油消费国中具有代表性的能源机构,他们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约130万桶/日。相反,欧佩克是产油国的代表,其观点较为乐观。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石油需求将减少44万桶/日。EIA的观点可能是中性的,因为美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的疫情将使全球石油需求减少87万桶/日。
国际主流投行等能源机构的预测也各不相同。例如,IHS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50万桶/日,花旗银行预计减少90万桶/日,瑞斯达能源预计减少110万桶/日;彭博社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将减少300万桶/日。
虽然不同机构的预期不同,但石油需求下降的悲观情绪逐渐增强
在市场上传播。
疫情新阶段:境外病例激增
剔除20日湖北、山东、浙江等地监狱新增确诊病例505例,全国整体疫情明显缓解: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下降。但同时,2月10日企业准备复工、人员返程后,潜伏期疫情仍可能在14天内短暂上升。此时,无论是市场投资者还是我国普通居民,都需要提高警惕,防止疫情反复。
在中国大陆控制住疫情的同时,新型冠状病毒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速度并没有减缓。
2月21日,韩国累计确诊病例激增100例,达到204例。到2月23日,累计确诊病例增至556例。
日本2月21日累计确诊病例为94例,是一周前的两倍多。彭博社称,鉴于高危因素(如日本老年人口)和社会工作伦理(通常不愿休病假),日本疫情可能升级。到2月23日,累计确诊病例增至769例。
此外,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例如,意大利2月21日仅确诊4例,23日病例数骤增至7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