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出来混总要还。这句话用在现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年来,我们只看到了开发商的无限风光。而忽略了一些致命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现金流和负债率,与普通投资者不同,开发商撬动的资金不是几十万、几百万那么简单。都是几千万或者几十亿,因为拿地成本高,加上之前楼市那么热,很多人在市场上加价一块地。没有人能依靠自己的钱包涉足房地产行业。大家可以通过向银行借钱或其他渠道融资来获得土地建房,所以房地产一直是高负债行业。
而且不要以为开发商会像普通投资者一样。借助杠杆买房再卖房,就像还清欠银行的钱,赚中间差价一样简单。开发商的野心格局又怎能被一场简单的胜利所满足呢?所以周期过后,自己身上的债务越来越多,一旦市场交易出现问题,就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比如,今年年初受特殊情况影响,楼市几近冰封。虽然随着形势好转,市场逐渐开放,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9月,有超过374家带有“房地产”字样的房地产企业发布破产公告,以中小企业为主。
负债率和现金流成为开发企业的重点,这个认知国也懂。所以,我们看到个别城市出现“三道红线”,建立资金监管账户,降低楼市风险,然后开发企业就难过了。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三季度以来,多地出台政策收紧楼市调控,叠加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收紧,土地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进入四季度,为完成全年供地计划,土地市场继续放量,但成交乏力,优质地块减少,土地市场成交量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本月溢价率继续回落,降至年内最低,流拍现象增多,房企
拿地热情下降。
单从流拍率来看,前期和前期积压需求逐步释放,优质地块频频出炉。房企拿地积极性高,流拍率较低;8月拍挂率降至年内最低,9月以来拍挂率持续走高。10月份,拍卖率比上月高出%。
此时,开发企业的心思估计都在“增加回款、出售股权”上,如何才能拿到更多的土地?尤其是随着2020年倒计时,为了降低负债,房企降价促销吸引购房者的“动作”还会更多,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当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前思考,那就是房企的“小动作”过后,什么类型的房子不能接盘?
第一,城市要选好,拒绝“鬼城”。买房子,其实就是买一座城市的未来。一个人口外流严重、城市资源衰退、居住条件不足的城市,未来如何崛起?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城市。不是所有便宜的房子都值得买!
二是实力弱、负债严重的房企要远离,尤其是期房。今年房企破产、购房者维权的新闻太多了,这对购房者来说是一个预警。郁亮在喊活。其他中小房企的情况可想而知,被优惠吸引准备购买期房的,一定要好好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