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购买过相关保险,却在微信上每月被扣费近300元保费。自2021年5月起,连续9个月扣款,共计2000余元。
2月16日,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叶先生(化姓)气愤地向极地新闻投诉,某保险销售平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一款健康险,每月扣款近300元。这种营销产品的方式简直就是诈骗!
莫名“投保”,9个月已被扣2000多元
2022年2月11日,叶先生接到自称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刘女士的电话,要求其以公司客户身份参加2月19日的线下活动。
叶先生觉得很奇怪:“我和贵公司没有业务往来,也没有采购过相关产品,怎么就成了贵公司的客户?”对方告诉他,他购买了一款一年期的企名网保险产品。这让他更加不解:“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保险名字,怎么能买呢?”
叶先生的付款记录
叶先生查看微信缴费记录发现,自2021年5月起,每月自动扣费约人民币。仔细询问刘女士后,他才知道启明在线保险是一家保险销售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都有合作。叶先生购买的保险名称为企名网保万能医保康享版,是泰康人寿承保的万能医保产品,属于百万医疗险。
叶先生2021年5月扣费记录
2月15日,叶先生向极地记者展示自己的微信扣费记录。记录显示,2021年5月23日12时31分,企业名称线上投保有两次扣款,分别为1元和10元。其中,1元退还人民币,10元全额退还人民币。5月24日5时31分,又有一笔人民币扣款。此后,每月25日前后都有元的扣款记录。商品名称为“企名网全民健康险版”,商家名称为安润国际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
2月15日,极地之眼
新闻致电企名网保险产品客服电话。客服人员介绍,叶先生于2021年5月23日12时31分购买了该保险。可能是他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浏览了保险广告,留下了身份信息,并在第一个月缴纳了1元保费。随后的保费根据投保人的年龄和是否有社会保障来确定。叶先生每月保费为元,还购买了中汇财产相互保险公司附加险,每月扣款1元。每月25日左右自动扣除次月保费。
针对叶先生提出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该工作人员表示,购买时,页面通常会要求买家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并输入支付密码才会成功。“页面上有提醒这是保险产品,所以我们尽到了提醒义务。客户没看到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客服人员表示,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一元钱,所以也不会太在意。至于自动扣款,可能是因为他在投保过程中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
叶先生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称,企业名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分。其中一名网友表示,他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无意中参与了相关平台上“一元免费买保险充电宝”等活动。归还充电宝后,他发现从次月起,每月被主动扣费数百元保费产品,这些产品是由“企名网保”平台提供的。扣款方式也是第一个月一元,次月起每月自动扣款数百元。
叶先生这才回想起,自己确实借了共享充电宝,扫码骑车了。有可能是他当时点击了相关链接,导致扣分。
为避免继续扣费,叶先生已选择退保
业内人士:此类保险产品难以产生理赔
极地新闻记者注意到,叶先生“购买”的“企名网万能医保畅享版”保险,在泰康保险名称为“泰康睿医疗保险产品计划”,保单编号相同。截至2022年2月,
叶先生共缴纳9个月保费,实际缴纳保费人民币。2月15日,叶先生申请退保,系统只退回人民币。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险种为消费型保险。投保人如退保,只按当月未保障时间退还相应保费。
一般医疗健康保险要求消费者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为何只需输入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就能购买此类保险?针对极地记者提出的问题,其客服人员表示,启明在线保险是一家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与传统投保方式相比,这一投保程序确实简单方便,但理赔与其他健康险一样,只要符合理赔条件,就能顺利理赔。
“这样购买的保险很难产生理赔。”一位资深保险从业人员告诉极地新闻记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投保健康险前,保险公司需要先核实投保人及其信息,然后投保人需要填写健康如实告知书,阅读相关产品条款。健康如实告知通过后,消费者才能付费,保险公司会强制使用强制弹窗、强制阅读等醒目手段,“监督”消费者阅读相关产品条款。如果健康如实告知失败或相关产品条款被忽视,消费者索赔就可能出现问题。
“如果按照正常的投保流程,很多人可能不符合这款产品的购买条件。如果他不小心点击付费,造成正规保单,也会被拒赔,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该人士提醒。
天眼查显示,企名网保关联公司安润国际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法定代表人为陈志华。2月16日上午,极地新闻记者拨通其注册的工商信息电话,提示为空号。
记者将持续关注。
(极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