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揭秘海大20年发展历程!
20年太短,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一朵浪花;二十年太长了,长得足以让你眼花缭乱。对于一家企业来说,20年可能意味着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也可能意味着繁华枯竭。
起步于广州的海大集团,20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市值超过300亿元。目前,饲料销量位居全国前三、全球前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供应商。其中一个实现了二次腾飞,三业四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
薛华之于海大,犹如马云之于阿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最终筹资18万元创业创办海大。那年他28岁。
彼时,正大、新希望如日中天,大北农、通威蒸蒸日上。在这群老虎的背景下,进入饲料行业的压力绝对不亚于拼多多出生时面对淘宝、京东,并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功上市。但不同的是,拼多多成了用户的笑料,而海大则依靠技术和服务成为全行业的学习标杆。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薛华就没有海大,而海大集团20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个抓住机遇、敢于创新技术的汉子!
二次起飞
纵观海大的发展可以看到,目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也是两次引人注目的腾飞。
一个是1998年初,广州海大饲料公司成立,广东海大畜牧水产研究中心成立,从事水产预混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后短短三年,海大水产预混料市场一跃成为全国市场第一。到2003年海大集团成立,已设立采购、财务、生产等专业中心,确立了“集团专业中心+分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个是从2008年开始,海大进入二次腾飞,以每年新增3-5家企业的速度快速发展,并于2009年11月成功登陆A股。之后的2012年,养殖业陷入低谷,海大饲料销量逆势增长29,并在2018年定下了1100万吨的饲料销售目标。此时,猪饲料开始成为这家水产巨头的进攻目标。
三次产业
海大集团的发展一直围绕农牧产业展开。就大产业而言,主要以动物保护、养殖、饲料为主。
其中,饲料板块是海大的起步业务,实力已实现全国前三、全球前十;养殖分为鱼苗和规模示范养殖;动物保护包括微生态制剂等,在国内养殖业做到了第一水平。
就核心而言,三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这也是海大集团不忘初心,致力于带领农民致富的体现。
四篇文章
2006年,薛华发表纲领性文章《我们的使命》,将海大集团定位为服务型企业,更加坚定了海大“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的使命。随后在2007年筹划上市,2009年成功登陆A股。
2009年11月,薛华在集团服务营销大会上发表《构建服务体系打造价值链优势》,推动服务销售模式变革。此后,在2011年服务销售改革下,海大取得了饲料销售300万吨、全国饲料行业前5强的骄人成绩。
2012年,薛华出版《2012,逆境中的成长--2012年的回顾与反思》。2012年,海大饲料销量为437万吨,同比增长29%。在这个养殖业的低谷期,海大集团完成逆袭,实现逆势增长!
薛华发表了《困境中的突围》一文。在这个行业最艰难的一年,薛华引导海大集团坚定前行,加大投入,布局未来。这次海大饲料
材料业务再次实现逆势增长!
四篇文章,字字句句上千元,也成为农牧行业企业学习培训的首选。
2018年恰逢海大集团成立20周年。20年来,里海3年实现中国水产预混料第一、9年进入中国饲料前十、11年登陆A股……这是一家极具战斗力、善于创造奇迹的企业!
2010年,海大开启新战略,进军猪饲料业务。初年收获24万吨销量,次年收获42万吨……2017年150万吨,2018年上半年95万吨。但在趋势之下,海大猪饲料上半年实现了68%的增长。
一方面,显然猪饲料已成为海大首要战略方向,据悉,自2010年起,海大猪饲料团队从数人发展到1000余人的研发销售团队,其中包括数十家分公司,2017年又斥巨资收购山东省著名猪饲料企业大新集团……海大持续的资金和技术加码,为海大在猪饲料技术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其服务型销售模式有效满足了养殖户的需求,也为猪饲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另一方面,与海大猪饲料的高品质和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养猪场调研中,福建省清流县徐老板养猪场使用的是海海龙王泌乳母猪饲料,适口性好,母猪吃得多,奶也多,所以27天断奶的仔猪至少长了18公斤!福建省漳浦县学勇镇的养猪场,在使用海龙王泌乳母猪饲料后,反馈每头母猪能产3-5头仔猪,这些好的变化让他坚持使用海大猪饲料……饲料好不好,全靠养殖户自己。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支撑起海大猪饲料销售的,正是无数这样的养殖户。因为海大猪饲料的品质和稳定性,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增长。
成长是海大的基因,逆势爆发是海大的“特色”。如今在水产行业,
夺冠的海大能否在猪料上复制水产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