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在封山育林、实施“天保工程”的大背景下,伊春林区大批产业工人南下,搬迁到有“中国木都”之称的绥芬河口岸。在北京接受过俞敏洪新东方激励教育、怀揣创业梦想的余志明就是其中之一。他扎根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依托百年口岸丰富的俄罗斯木材资源优势,在百年口岸走出了一条从小菜板加工到品牌家具制造的转型之路。
2003年,余志明来到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2007年,我们成立了今天的经贸公司,最早从事原木进口贸易。2010年开发绥芬河木材交易网和木材交易中心,打造口岸木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再成立今日木业公司,加工板材、半成品,为宜春光明等国内大型家具企业生产实木零部件。在实践中,他不断认识到,只有精深加工打造终端产品,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他结合绥芬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注册“百年口岸”品牌,率先研发生产俄罗斯椴木系列砧板,打造旅游伴手礼。目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有400多家经销商。近年来,余志明生产木凳、中式家具、木制工艺品等实木制品,月销售额达5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创业孵化培养了30多名木业经纪人,带动周边10多家木业企业开发实木厨房产品,形成了具有自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小产业带,成为行业龙头。
记者在厂区看到,院子里堆放着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的水曲柳原木,用于制作家具,每一根原木上都贴着唯一的原产地二维码。车间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椴木锅盖、带檐板材、定制花盆、彩板框、酱耙等实木制品,个个精致美观。据称,俄罗斯一组用水曲柳制作的精制仿古货架售价6000多元,最高利润可达30。余志明介绍,现在,双鸭山、黑河、大庆等地都有产品经销商,家具家装产品月订单达40万元,供不应求
由于订单紧急,工人们两班倒,加班到深夜。
展望未来,余志明信心满满。他说,木匠的情怀是做产品、品牌自主营销;政府支持建设的8000平方米新厂房正在建设中,明年夏天移交搬迁,将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开展家具代工,大批量生产套装家具、全屋定制、家具配件、桦木橱柜;市领导还帮助对接合作伙伴,寻找订单,为边境地区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天津美克等大企业伸出橄榄枝,光明家具集团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被挖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稳定的团队,成熟的市场渠道,利用“百年港”的品牌和原材料优势,今天的网络科技公司为企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立木质家居产业联盟集群,带动周边及下游家具企业到绥芬河投资合作,最终使“百年港”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计划未来将自制橱柜、家具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木都”,绥芬河近10年进口木材总量达5700万立方米。近期,每年进口原木板材约700万立方米,地面加工木材400万立方米,深加工80万立方米。绥芬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港口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引进资源进行深加工,依托深度开采提高产品附加值,坚定不移走贸工融合、贸工并举、境内外联动、港口与内陆协调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子。形成“头”在海外、“尾”在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优势加工产业,扭转了长期以来“为别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推动通道经济向加工经济转变,走出了一条实体经济崛起之路,也为后期发展插上了翅膀。
目前,木材进口加工产业体系已成为口岸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82家,其中边境经济合作区木材及深加工企业70余家,主要生产实木
家具、实木复合地板、实木门窗、木质别墅等产品,木材加工形成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木业规上企业49家,占全省同行业规上企业总数的29%。全市阔叶单板年产量1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成为全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木材深加工基地,推动木材加工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