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支持北海市发展邮轮产业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支持北海市加快邮轮产业发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意见提出,广西支持北海建设国际邮轮港,对标国际标准完善邮轮港区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将支持北海市开辟国内邮轮和跨境邮轮航线,重点培育北海-下龙湾、北海-河内、北海-岘港、北海-香港、北海-澳门等精品邮轮航线,逐步开辟北海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沿海城市的邮轮航线。
建设国际邮轮港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将北海国际邮轮港纳入全区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统筹邮轮港功能布局,加快北海港石埠岭港区货运功能整体迁移,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便捷高效的邮轮港配套交通网络,推动完善邮轮港与机场、铁路、城市主干道、主要旅游景区的交通联系。对标国际标准,完善邮轮港区旅游服务设施。
规范港口经营管理
完善政府监管部门、邮轮公司、销售机构等责任体系,建立部门联合会商和执法机制,切实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指导支持北海市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邮轮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
加强港口建设体制创新
逐步完善邮轮港口行政审批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海关监管制度。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贸易便利化,支持在北海国际邮轮港率先建设海关政策叠加、资源整合的邮轮监管区域。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完善互联网预申报、电子入境卡等便利措施。支持北海市建立符合邮轮运营保障需要的指南
通航服务和口岸检查制度,建立特殊天气条件下巡航适航规则和应急保障机制。
加快邮轮供应基地和平台建设
支持北海市为邮轮搭建物资供应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的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支持本地企业积极有序参与邮轮供应,培育一批邮轮供应重点企业。探索实施邮轮货源“全球采购、集中配送”模式,吸引邮轮公司在北海市建立国际邮轮物资集散中心,完善国际集装箱转运体系,实现国际集装箱转运常态化。
▲热闹的银滩。李伟摄
打造高质量邮轮产业体系
培育邮轮旅游精品线路
支持北海市开辟国内邮轮和跨境邮轮航线,重点培育北海-下龙湾、北海-河内、北海-岘港、北海-香港、北海-澳门等精品邮轮航线,逐步开辟北海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沿海城市的邮轮航线。积极争取邮轮“多点挂靠”政策常态化实施并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与三亚、厦门、上海、青岛等国内邮轮港口合作,开发北海市始发的“多点挂靠”邮轮航线。支持北海与亚洲邮轮联盟、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发展联盟等平台合作,联合国内外邮轮港口、邮轮企业开辟“一程多站”国际邮轮新航线。
推进补链延链强链
支持北海市以邮轮旅游为重点,完善邮轮配套产业,逐步构建完整的邮轮产业链,建设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积极开展邮轮港口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从事邮轮接待服务、物资供应配送、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便利。依托北海铁山港万吨级船舶修造厂,吸引为邮轮制造提供各类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外企业,发展邮轮零部件生产、邮轮维修、游艇设计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培育装备、零部件、材料等领域配套企业。推动国内外邮轮相关协会组织,
科研院所、检测认证平台、交易服务机构等功能性平台集聚,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支持北海市依托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等建设一批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等科研平台,围绕邮轮产业发展遇到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邮轮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落户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北海市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对主导制定先进行业标准或技术成果转化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
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支持北海市依托广西海洋大学、北部湾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邮轮相关专业,实施开放式引才战略,大力引进培养邮轮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打造邮轮产业人才高地。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合作,培养航海、邮轮旅游、邮轮接待服务、港口管理、现代物流、船舶维修等邮轮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支持北海市建立国际邮轮专家库,探索通过相互挂职、结对等方式,促进邮轮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
积极开拓国内外邮轮市场
支持北海市开展邮轮旅游宣传营销,举办国际邮轮展会、国际游艇大赛,打响邮轮旅游品牌。将北海邮轮旅游纳入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的重要内容,加强北海“海丝第一港”旅游形象宣传,将北海国际邮轮港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核心邮轮旅游集散港和始发港。
此外,在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北海市利用近海陆域、海域、海岛发展邮轮游艇、休闲度假及邮轮相关产业,加大对邮轮产业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美国转向
海滩公园。李伟摄
向前看!
听北海悦北海综合编辑
文章、图片仅供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悦北海北海人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