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意外暴发,对世界经济造成猛烈冲击。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同比减少40%。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如何调整全球化步伐?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系列直播活动《说说》第二季中,中欧副校长、教务长、教授丁远总结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全球化尤其是跨境并购的发展情况,探讨疫情后中国企业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造势而为”,在“双循环”战略框架下更好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双M引擎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实际使用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在20世纪达到1961亿美元的峰值后,由于政策收紧和市场回归理性,现在中国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基本持平。
纵观近20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也经历了从零星开花,到全面铺开,再到理性选择的过程。最初的联想收购IBM PC业务、TCL收购汤姆逊彩电等个别现象,往往作为“蛇吞象”的案例被反复讨论,也折射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艰辛。而中国各行各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全面开花,与中国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几乎一致。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数量以每年35的复合速度增长。5%,波士顿咨询集团9月份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
在此期间,一些中国企业家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投资和消费驱动型的趋势。比如,时任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在确立复星国际投资战略时,就提出了“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概念。2013年,中欧班列成立
“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从全球战略、并购重组、治理结构、公司财务、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研究中国企业全球化,帮助中国企业克服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走向世界。经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和调研,我们发现,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和金钱,对接海外的自然资源、优势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打个形象的比方,就好比在一块“蛋糕”上加“奶油”和“水果”,就做成了一块“蛋糕”。这里的“奶油”和“水果”,就是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也就是双“M”引擎。
回望201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双“M”引擎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首先,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万亿美国元,与美国仅相差2700亿美国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负增长,但从8月份开始,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10月份达到正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19年,我国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总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连续8年持续下降。与过去相比,我国消费品品类更多、质量更好、品牌更响、个性化程度更高。不仅数量充足、质量提升,消费人群也从物质产品向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餐饮等服务产品转变。
再看中国资金充裕,2019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我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市场,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70%。今年即使发生疫情,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累计达到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万亿元。
随着“竞争中性”原则的落实,金融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均衡,民营企业融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整体来看,中国“市场+资本”双“M”引擎可谓动力十足、马力强劲。然而,有了引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会一帆风顺吗?
企业全球化:不以手段为目的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在全球收购兼并的案例中,约70%的企业发展状况没有达到收购前的预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显示,在此前“走出去”的250家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3家企业盈利可观,24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余基本处于小微盈利或持平。从一开始,中国的海外撤资就连年增加。据2019年1-9月统计,海外撤资总额已达400亿美国元。可以说,一些中国企业前些年吞下的枣,如今几乎都被一一吐出。
以山东如意集团为例,自2010年以来,这家毛纺集团先后收购或投资了十余家海外企业,但迄今为止,除2017年10月在巴黎重新上市的法国时尚集团SMCP外,其收购的日本品牌Renown已连续两年亏损,并于今年5月退市;以色列成衣设计制造商Bagir也于今年6月宣布破产;收购瑞士品牌Bally尚未全额支付,交易尚未完成;不过,收购美国英维斯塔旗下的服装和高端面料,包括美国莱卡,能否重新上市仍是未知数。虽然时尚、纺织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受挫,但如意集团显然没能用好双“M”引擎,反而陷入资金链断裂和信任缺失的双重危机。
总结这些失败案例,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全球化在理念层面和执行层面往往存在偏差。
在理念层面,很多企业
产业要么是为了增强流动性,要么是在政治因素的驱动下,觉得必须有所作为,要么是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觉得错过了这个村,就失去了这个店,这就导致了全球化的偏差。并购只是一种手段,但他们将其视为目标。
在执行层面,由于过度自信或盲目乐观,对资金和使用缺乏风险意识,过度依赖杠杆,对目标行业和企业缺乏深刻了解,经验和人才储备不足,全球化之路并不理想。
如果仅仅以全球化和海外并购为最终目的,缺乏清晰的战略,不以提升企业价值为最终目的,就相当于全力奔跑,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后疫情时代,“势”在哪里?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多数经济体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有望经历衰退后复苏,经济增速将回升至。但与2019年相比,实际增长不足。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经受住了经济、金融、治理等全方位考验,也体现出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因此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引擎。
此外,疫情加速了我国消费市场特别是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9月、10月,我国自意大利、法国、德国进口总额较去年大幅增长。25-35岁年轻人成为进口商品消费主力,占比约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