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不可思议。黄大顺是来滨州吃馒头的。
“在我们家乡,'馒头‘叫’馒头',我父亲很早就来滨州做生意,说起当地的生活,他告诉我‘那里的人每天都吃馒头’。”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天天吃馒头,对于一个懵懂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1987年中学一毕业,黄大顺就来到滨州看望父亲,迫不及待地体验每天吃馒头的生活。
滨州市温州商会会长黄大顺说。
机会真是太好了。一次走访,让黄大顺决定扎根滨州。
“这里的人淳朴善良,让我舍不得离开。”温州人自古以来就以外出经商为荣。或许是秉承温州人四海为家的商业基因,黄大顺在滨州生活了30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学会了游泳,身材也变大了。他将父亲手中的电器配件店发展成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的山东滨能电力集团,演绎了一段“温州人在滨州”的精彩故事。
真诚敬业的作风,让黄大顺的家族企业从电气销售部向集团公司进阶
普通人眼中的企业家形象是怎样的?眼神如电,汤沐浴侃侃而谈,精明溢于言表?精明深邃,决战决胜,在运筹帷幄中指点江山?这些似乎都与黄大顺无关。他沉默寡言,眼神清澈,与陌生人交谈时甚至会脸红。或许正是这种内敛低调的风格,成就了黄大顺的真诚和敬业。
三面环山、东面大海,“七山二水一分田”,温州人自古就有外出经商的传统。特殊的文化积淀,让他们多了创业的兴致,少了远离家乡的漂泊感。“中学毕业后,我的同班同学约有70人外出经商。”漂浮在滨州,对黄大顺来说绝非偶然。
“有人说,我们温州人做生意,是因为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吃别人吃不下的苦,挣别人挣不到的钱
钱‘。因为父亲为我奠定了基础,和别人相比,我在滨州创业时笑比泪多。“黄大顺说。
父亲打下的基础,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镇开办的“滨州机电设备供应站”。改革开放释放了温州人经商创业的天性。“户户都是工厂,村村都是工厂”,催生了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黄大顺的家乡乐清市柳市镇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迅速占领全国低压电器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成为“中国电器之都”。经战友介绍,黄大顺的父亲来到滨州,做起了电器销售生意。“机电配件在温州老家生产发送,滨州的店铺负责销售,主要业务是为胜利油田配套配电箱和分销商。”
“臭水沟晒太阳,柏油路铺黄土。办公楼朝外,烈士陵园倾城……”这句顺口溜,也是滨州留给黄大顺的第一段记忆。“虽然这里人气不高,但人特别淳朴,地方小,找人方便。”上世纪80年代初,黄某的店铺还是滨州为数不多的个体工商户。这小小的事业“蓝海”,为他们扎根滨州、深耕滨州预留了空间。
1997年,父亲成立启明旺喜集团滨州公司,完成了迈向品牌经营的关键一步。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历练,黄大顺逐渐走上前台,开始参与公司业务的管理和运营。从低压电器销售到高低压设备制造;从电力工程建设到电力辅助设施维护,黄大顺接过父亲的衣钵,延伸家族企业的产业链。
2009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山东滨能电力集团在黄大顺横空出世。昔日的机电设备商店摇身一变,成为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安装高低压电器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强制性
产品通过CCC认证,并获得国家电监办批准的装(修、试)电施工许可证,产品和服务遍及全国。“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我们电力检修班组代表滨州参与了会议电力保障工作。”他相当自豪地说。
30年打拼,黄大顺用诚信和专注,实现了家族企业从个体工商户到集团公司的成长,也为温州人“先从小处做起生意”的生意经填写了生动注脚。
20年来,黄大顺为会员的大事小情奔忙,把会长、理事等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滨州温州商会是滨州成立最早的外国商会。滨州市温州商会会长是黄大顺最闪亮的身份之一。
“大约1998年底,小滨州市主要领导带队到温州招商。温州有不少南下干部,不少是滨州老乡。正因为这层关系,温州市委、市政府对招商组高度重视。会谈中,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提出成立滨州市温州商会,作为数千温州人在滨州创业以来,两地沟通发展的桥梁。“双方一拍即合,很快,滨州温州商会成立了,黄大顺当上了商会会长。
“现在温州有280多家异地商会,但当时商会还是个新生事物,温州才刚开始做。我们滨州是全国第七家温州商会,也是最早的一批。”黄大顺说,“哪个部门主管?需要注册证照吗?凡事都没有先例。最后市里决定把我们商会的牌子挂到市工商局。直到2009年商会成立十周年时,滨州温州商会的所有手续才成立。”
“商会的主要工作是团结会员企业、增进会员交流、规范会员行为、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权益、提供相关服务,目的是助推两地经济合作发展。”“商会成立后,政府相关部门更加重视
“因为是滨州第一家异地商会,那几年不仅滨州的温州人踊跃入会,很多浙江、江苏、福建的客商也希望加入我们。”
“其实商会还有一块牌子--温州驻滨州办事处,我兼任办事处主任,每年回温州参加两次思想学习。”黄大顺说。也许是因为这层关系,滨州温州商会发展得非常规范,不仅成立了党支部,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定期组织活动,规范发展党员。
“工商联是商会的娘家,商会是会员的娘家。现在商会有1000多家会员单位,大家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回娘家寻求帮助。”前几天,一位在滨州做服装生意的会员孩子上学遇到麻烦,来到黄大顺面前--条件都很充足,但暂住证还没办好。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急得直哭。黄大顺赶紧与教育部门协商,先照顾孩子就近上学,待暂住证到了再办手续。
20年来,黄大顺一直忙碌在这些大事小情上,扮演着自己的社长和导演角色。“大家信任我,我就应该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