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杭州一中初一学生的暑假作业是画《西游记》的故事。盛泽启云把唐僧师徒经历的81个困难做成了学习通关图。画风简洁可爱,很有意思。小生说,父母都是画家,自己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热爱绘画。
相关视频截图
80多年前,中国有三兄弟,他们把《西游记》的故事画成漫画,与迪士尼同台竞技,为中国早期的动漫产业感到骄傲。他们是万氏兄弟。
明星电影公司来了三个新来的男孩。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名字却响亮:万籁鸣、万古婵、万朝臣。姓什么?原来他们是兄弟。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婵是双胞胎。
万氏三兄弟
老大和老二不仅相貌相同,言行爱好也同步。刚来的时候,同事们一头雾水,开了很多玩笑。直到相处久了,我们才找到分辨的办法:大哥万籁鸣眉毛间隐约长了一颗黑黑的大痣。
三兄弟在加入星空公司之前,已经学习卡通动画多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好莱坞动画片风靡上海,在电影院放映。虽然只有7、8分钟,但诙谐活泼,深受孩子们欢迎。就连鲁迅也经常成群结队地观看他们。
1933年12月23日,鲁迅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组团观看两部好莱坞动画片--迪斯尼的《米老鼠:疯狂的飞机》(左)和《穿靴子的猫》(右)
大哥万籁鸣曾在商务印书馆做广告插画师,二哥万古婵、三哥朝晨曾在国光电影公司搭舞台。国光公司倒闭后,兄妹俩转投长城电影公司,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制片厂》。
在我国早期的卡通动画中,制作过程非常艰难。例如,一张1000英尺的胶卷需要近2万幅原画。因为有声电影每秒24帧,每帧一帧,你要得到24帧,无声电影更少,每帧
你必须得到16个。如果有20多个油漆工,最快也要画3个多月。
如果后期制作辅以器乐伴奏、特制音效、请专业演员为卡通人物对白配音,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难以估量。当时中国动画人才短缺,社会对儿童教育不重视,好莱坞迪士尼动画便一马当先走在了世界前列。
聚焦创作中的华特·迪士尼
“大闹片场”后,万氏三兄弟又为大中华电影公司创作了《纸人风波》,随后又在联华电影公司制作了《龟兔赛跑》《血钱》《中国人快醒过来》《精诚团结》等动画短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三兄弟此次加入星空影业公司,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更先进的设备,可以大展拳脚。而星空影业公司也充分放权,让他们负责动画片部门,真正产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
即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们也制作了全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舞》,以及激励同胞共御外侮的《民族伤痛史》《国货年》《航空救国》《抵抗》等影片,获得教育部、内政部等奖项。
《铁扇公主》(1941)剧照
而万氏兄弟这部既鼓舞国人抗战斗志,又打破好莱坞动画霸权的漫画作品,则是拍摄于1941年的《铁扇公主》。他们创作的初衷是为中国人民而战。
原来,1937年,在华特·迪士尼耗时三年、耗资数百万美元拍摄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上映就风靡全球。迪士尼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上海展映也是盛况空前。
万氏兄弟也想创作《我们的东方公主》,于是从《西游记》中取材,由新华联合影业公司牵头成立动画片事业部,老二万古婵亲自挂帅担任导演,与大哥万籁鸣共同执导,就是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花费8000多尺胶片,动员100多名工作人员
制作时间长达一年半。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电影制作最关键的时期突然出现资金短缺,险些夭折。后来,它终于排除万难,于1941年底在沦陷区的“孤岛”上海放生。
铁扇公主称号
《铁扇公主》在香港、东南亚、日本上映,反响空前。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部。
虽然影片中有一个字幕:“人民奋起争取最后胜利”,在放映时却被敌伪电检机关强行剪掉,但当时一位13岁的日本少年在观影后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反映抗战精神的作品,粗暴蹂躏中国的日军是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下打下来的,这部电影的意图很清楚。”
这位13岁的日本少年就是手冢治虫,有着“日本动画之父”的称号,日后创作了《铁臂阿童木》《森林皇帝》《火鸟》等经典作品。看了《铁扇公主》后,他走上了动漫之路。
40年后,享誉全球的手冢治虫访问中国,见到了偶像万籁鸣。两代主创握手的同时,也为各自的经典动画形象--阿童木和孙启明送上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拥抱。(朱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