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国之重器”
2017年5月5日14时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
发动机轰鸣,开始滑行,机头抬起,直冲云霄,鲲鹏振翅翱翔……
15时19分,伴随着飞机发动机渐近的轰鸣声和人群中激昂的欢呼声,一架后机身被天蓝地绿包裹的客机舒展双翼,稳稳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
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定格在这里。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经过多年设计研发,国产中程干线客机终于破茧成蝶,翱翔蓝天。
从此,有了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属于中国!这是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的重大突破。
为什么命名为C919?
它的全名是“中国商飞919”(主要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的英文缩写)。“C”是“中国商飞”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第一个“9”即经久耐用;“19”是指最大载客量190人。综合起来,它代表了中国一款耐用的190座民用客机。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首飞成功,历经47个春秋,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终于实现。
飞机设计有多难?在“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看来,研制飞机就像谱写自己的歌曲。C919没有沿袭前人的歌词,而是根据需要创作新歌。
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后,C919从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机体制造,经历了7年时间。2000余幅机翼图纸,机头、机身、机翼、翼吊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近200项专利申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C919
所有的设计都是由中国自己的团队独立完成的。
“大飞机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标志。”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首飞评审会评审委员会主任张延忠说,“C919大飞机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本身,它可以带动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系统、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的确,在C919研制过程中,我国大型客机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吸引和带动了众多高校和企业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研制--5个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机技术,以及C919的设计研制,带动了我国技术、材料、工艺的群体性突破。
C919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与同类型飞机相比,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气动阻力小于同类型飞机”;
“大家最关心的是安全,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设计,确保安全”;
“与同类型150座飞机相比,经济性能更好。由于动力系统先进,其排气和噪声排放比现有飞机低50以上。”张彦忠如数家珍。
“大飞机创造了大时代。”中国民机设计专家、中国商飞公司专家顾问组成员吴兴世说。完成项目论证、可行性论证和前期开发阶段,转入项目开发阶段。C919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记者张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