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查获一保健品诈骗团伙!这次是卖春药的...
路旁一栋两层独立小楼,一楼是药店,二楼是办公区,竟是一个电信诈骗窝点!日前,广州天河警方捣毁一个涉嫌贩卖男性壮阳药的诈骗团伙。记者跟随警方收网,目睹了该团伙的“办公”场景。
收网当天,警方抓获以曾某群(男,30岁,天河区人)为首的77名涉案人员,缴获作案手机572部,涉案假劣保健品26种702箱,扣押现金30万美国元,止付冻结涉案资金近2000万元。
保健品诈骗屡见不鲜,花式手法很多,近年来愈演愈烈。保健品诈骗有哪些新套路?骗子为何如此钟情保健品市场?
一人操控多个微信号“贴心问诊”
“别动,把手举起来!”2018年12月25日上午10点不到,天河区诸暨一家名为玉磨堂的药店二楼被警方控制。
在这栋看似普通的独栋二层小楼里,一楼是药店,二楼是公司。当民警在该公司控制60余名嫌疑人时,他们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台上都摆放着五六部手机和几个客户资料文件,电脑桌面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
原来,每个客服人员同时运营5到6个相同的微信号,他们按照既定剧本,给不同客户“看病”、推销产品。
打开客服人员桌面上的客户资料文件,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客户的姓名、年龄、地域、身体状况等。记者注意到,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从20岁到50岁不等,大多通过微信咨询男性健康问题。
客服人员称,他们假冒中医,在微信上接受顾客的健康咨询。“不管顾客说什么症状,我们都是按照固定的说话内容销售同一套产品。”客服人员称客户通过
微信转账支付定金,线下线上发货。
“每次销售结束后,我们都会在一周后对客户进行回访,询问是否有效。”一位客服人员表示,如果不起作用,他们会努力说服顾客,让他们相信是因为用量不够,所以会继续推广该产品。
记者现场看到,公司内已形成一整套流水作业模式。60多名员工被分成两个客服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三个小组。公司门口不仅有指纹打孔机,还有各种奖惩制度。队员们的电脑里,还储存着药品推荐海报、小视频、假医师资格证等道具。
“知名”老中医店看病卖药
除了线上问诊,该团伙还会通过“老中医”线下问诊的方式推广产品。
位于一楼的玉磨堂大药房,一位吴姓“老中医”负责中医全科问诊。据介绍,吴某没有医师职业资格证,只有“教师证”。自2018年4月进入公司以来,他负责中医全科巡诊、推荐公司药品,还审核客服销售的产品是否适合患者。
这些药品包括医用冷敷“X肾灸”、喷雾剂“X长喷”、保健品“X牡蛎多肽”等,单价几百元,但远未达到其吹捧的功效。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该公司的月薪表。客服人员全部收入过万,业绩好的时候能达到两三万元,部门经理、班组长月薪更是高达十几万元。
去年12月24日晚,天河区公安分局百余名民警彻夜未眠。次日凌晨,6个秘密抓捕小组同时行动,兵分多路全力出击。他们将这家诈骗公司位于天河区诸暨的窝点一网打尽,捣毁位于番禺区南村坑头村的两个仓库。
据统计,此次行动共抓获以曾某群(男,30岁,天河区人)为首的涉案人员77人,缴获作案手机572部,涉案假劣保健品26种702箱,扣押现金30万美国元,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997万余元。
目前,曾某
组等7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关爱背后有“陷阱”
记者现场看到,不少员工的电脑桌面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他们都按照既定的脚本对待不同的客户,销售产品。
据了解,客服上岗后,使用微信、QQ与客户聊天时,只需登录Y3系统,找到合适的“话术”,复制粘贴后一键发送即可。
以下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演讲”:
当客户刚刚添加客服微信时,系统会说:
“有健康问题加我吗?跟我说说,有健康问题就要敢于面对,男性问题不会自愈,越早休养越有信心。”...
针对顾客在购买药品时对价格过高的犹豫,系统会说:
“我还是放心不下你,我问你,你觉得爱情和婚姻值多少钱?和这几千块钱相比,孰轻孰重?当你出现健康问题时,要不要调理、好转?你不需要问妻子、父母、朋友……你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能依靠谁?你会拖累谁?谁来为你买单?”
“想想看,就算今天不调养,拖着,以后还是要调养,以后调养不需要花钱吗?只会花费更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因为其他调理的朋友都康复了,我真的不希望你成为例外,人生短短几十年,现在花最少的钱调养身体,有什么不值得的?金山银山,只有健康才是靠山,你怎么看?”……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些药品单价几百元,但远未达到其吹捧的效果,主要是给顾客心理安慰。
诈骗分子“花式洗脑”
其实,这种情况下的套路并不鲜见。此前,广东警方侦破多起保健品诈骗案,不法分子伪装成“中医世家”“神医转世”,诈骗各类人群,受害者数量众多。
去年,省公安厅刑侦局组织广州市、清远市
公安机关对“飓风9号”销售保健品系列电信网络诈骗专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两市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56名。
犯罪团伙冒充有多年经验的医生、专家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上发表文章,诱导事主,然后冒充诊所或保健机构的教师、医生、专家,打着“诊疗”的幌子,夸大病情,向事主推销壮阳、瘦身、脱发、除臭等各类保健药品。被害人购买使用产品后,犯罪团伙以增加疗效等理由,要求被害人二次及以上购买其他产品,实施二次或多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