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是根据法律授权对职工所受伤害(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行政确认,是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通过法定途径获得救济的前提条件。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后,劳动鉴定机构依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相关政策和医学科技方法和手段,对工伤职工伤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是给予工伤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应当先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申请,工会、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可以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证明;3.医学诊断证明等,经工伤认定后有伤残且伤情较为稳定,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一般设于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提交: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2、有效诊断证明、符合医疗机构病案管理有关规定的复印件或者检验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复印件;3.工伤职工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根据鉴定结论,主张给予工伤保险待遇。不同级别的残疾得到不同的赔偿。主要补偿为: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期间工资、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与用人单位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用人单位不履行裁决规定的义务的,应当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如果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申请工伤认定的单位没有签字盖章,无法确认劳动关系,也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存在后,申请工伤认定。
延伸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更好,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