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参保单位与劳动合同单位不一致是否合法?
1.根据相关规定,新设立的企业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营业执照或登记证等相关证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2.社会保险登记内容包括:单位名称、住所、经营场所、单位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开户银行账号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3.缴费单位办理缴费登记手续后,每月1至15日内,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日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本单位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单位从职工本人工资中扣除子女后缴纳。
有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后,安排劳动者到其他单位工作,造成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与实际使用劳动者的单位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容易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损害劳动者利益。对此,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主体应当将存在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当事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以对方为当事人;签约用人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致或者签约用人单位与作出处理决定的用人单位不一致的,应将实际用人单位、作出处理决定的用人单位、签约用人单位列为共同被告。
二、职工社会保险有哪些种类?
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业或因健康原因失去工作的人提供收入或补偿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经营,迫使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投保人在满足一定条件或
损失补偿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其目标是保证物质、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有下列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病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列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的必要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事项。
综上,职工到单位参加劳动并完成入职手续后,单位应在次月内为其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参保单位与劳动合同单位不一致,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职工可以请求变更。前后矛盾后,一旦发生工伤事故,职工维权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