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
在全场雷鸣般的倒计时声中,雷军用手中的大锤轻轻触碰时钟,港交所专门为小米准备的宽3米、重200公斤的超大锣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这让整个仪式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去年年底以来,小米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估值却一路走低,从预期的2000亿美国元,到1000亿、700亿、600亿……投资顾问和金融机构一直在打压小米的资本价值。
6月,小米开启上市前路演。雷军对300多名投资者说:“我也不想要约,随便一开,连550亿美国元都不值?”
最终,小米按询价下限定价17港元,美国估值543亿美元,但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
可以说,小米整个IPO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但雷军似乎相对轻松,称受中美国贸易战影响,市场跌宕起伏,小米成功上市意味着巨大成功。
港交所能够接纳小米,但其背后也经历了漫长的挣扎。说得好听点,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曾经的东方明珠香港,近10年来几乎与“互联网”“科技”绝缘。小米在港交所上市,对整个香港来说,既是自救,也是妥协。
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经济规模是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上广深9个最强城市的GDP总和。
但随后,香港的速度明显放慢。1997年至2012年,香港GDP年均增速不及韩国()、新加坡()、台湾(),更不用说内地了。今天,单是深圳的本地生产总值,便落后于香港。
当时的香港是时尚、文化和资本的集中地。初到香港的内地人,被街头飘荡的霓虹光环迷住了;今天的年轻人没有父母的崇拜。在年轻人眼中,香
香港和中国很多城市一样,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代购、宫颈癌疫苗、陈奕迅……
有人开玩笑说,1997年后的香港没有故事了。香港人也明白,世界在变,一成不变就会继续被边缘化。然而,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香港却错失了重大机遇。
时间回到2013年,阿里巴巴IPO因未能满足上市规则设定的条件而被迫放弃香港。
一年后,阿里在美国敲钟,融资218亿美元。当日,该公司市值飙升至2314亿美元,创下史上最大规模IPO纪录,超过脸书和亚马逊,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香港错过阿里的主要原因是阿里推出的“合伙人制度”不被香港接受。
在马云看来,董事会里有很多“头脑简单的有钱人”,他们对股价的兴趣大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兴趣。马云希望公司的文化得以传承,确保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战略不偏离,并赋予合伙人超越董事会的权利。
马云曾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这样定义这个角色:
“合伙人作为公司的经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股东,最有可能坚守公司的使命和长远利益,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与阿里谈判破裂给香港当局带来巨大压力,甚至被一些中国券商称为“香港证券业的耻辱”。
香港讨论是否改变“一股一票”企业控制权已有三年之久。6月,香港证监会发表声明称,其董事会一致决定不支持以不同投票权架构在港交所上市的建议草案。
回首过去,香港错过的不仅仅是一个巨头,还有巨头带来的一系列互联网红利。它错过了中国企业的上市大潮,错过了时代。
当然,香港还有腾讯。
如果没有腾讯的分公司,
控股,港股中的中资巨头都老了。不过,腾讯于2004年加入港股。此后,港股一直没有找到下一个独角兽和增长点。
当时腾讯选择香港而不是纳斯达克,基于三方面考虑:
北美缺乏类似腾讯的商业模式。虽然早期的QQ是对美国即时通讯软件的模仿,腾讯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但ICQ或MSN当时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靠近中国国内市场。相比大洋彼岸的美国,香港的投资者和投资者显然更了解腾讯,公司价值的反应也会更真实。
将来回国的可能性。在美国股市上市,“回家”比上天还难。360从美国退市到回国上市,耗费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只有面向广大中国投资者,腾讯才有最大的发挥空间。
而在腾讯之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更关心的是公司控制权问题。大量公司选择了双层股权结构。对于谷歌、脸书、阿里等巨头来说,创始人持股的投票权往往高于持股比例数倍。
在港交所,这一模式自1980年起就被禁止,但近年来被吐槽的声音越来越大。
20.马云仍执着于批评港交所过时的规定。他认为,港交所这一套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制定的,显然是针对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和大型零售商,而不是科技创业公司。
去年11月搜狗上市时,张朝阳也明确表示,选择纽交所的原因,恰恰是香港缺乏双重股权。
重压之下,香港终于下定决心改革。
2008年,香港成立创新及科技局。2018年初,港府新增500亿元预算支持科技领域创新,推出“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科技领域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工作签证。
在一系列改革中,最大的是17年底的香港
联交所发布的《关于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正式改革上市规则,允许不同权和非营利性企业上市。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这样评价改革:
“在遵循程序正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市场各方达成共识,真正做出了最适合香港、对香港有利的决定,而不是最安全、最容易的决定”。
文件的落地直接促成了小米赴港IPO,也为蚂蚁金服、美团、映客等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扫清了障碍。香港正试图给港股贴上“科技”的标签。
阿里上市时,香港各界争论规则是否需要改变,但最终香港没有背叛精神,选择不为巨头开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