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合规是当代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李明亮韩冰
微谈法
在国家政策不断明确、行业监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数据合规时代全面到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据是公司的核心资产,那些不起眼的数据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数据合规与安全已经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消除企业数据合规风险,实现数据合规,是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分析企业数据合规中的风险类型和风险。
I.风险类型
本文中,数据合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个人信息
很多App在使用前,都会向用户索要各种授权,比如位置信息、通讯录、摄像头、录音权限等。在这一请求授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侵犯个人信息尤其是通讯录等隐私数据的数据合规风险。当用户信息被过度收集时,即使用户同意,仍可能不合规。比如,不久前某平台侵犯用户个人信息案,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该平台App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应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除了非法获取、泄露个人信息,非法提供、拒绝提供个人信息也是企业数据风险的类型。如前两年较受关注的“乐清xx顺风车事件”,受害人家属报案后,公安机关向平台公司申请调取顺风车主车辆信息,但未得到公司及时配合。随后,该平台公司顺风车业务在浙江省内下线,进行长期整改。
2.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数据,侵犯企业的数据就可能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
什么是商业秘密?简言之,能够为公司带来价值的业务数据就可以构成公司的商业秘密。根据判例法,商业秘密的形成一方面要有价值,另一方面企业
采取保密措施。例如,客户名单有时受到商业秘密的保护。一方面,客户名单是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采取保密措施,也可以评价为商业秘密。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客户名单时,可能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3.不正当竞争
侵犯他人数据还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给企业带来诉讼风险。如“大数据引发不正当竞争第一案”,某互联网公司起诉某平台非法获取其用户信息。该平台未经用户许可和微博平台授权,非法抓取、使用互联网用户信息,非法获取、使用注册用户手机通讯录联系人与微博用户的对应关系,对该互联网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
4.虚假宣传、虚假广告
这类风险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通过刷单来增加交易量、提高店铺口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刷单炒信”。“卖单信”就是“虚构交易”,利用虚构交易进行“虚假宣传”,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可能会对企业提起行政处罚。
在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无论是商标侵权民事案件,还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刑事案件,“刷单”数据的存在都是当事人用来抗辩的理由之一。在商标侵权民事案件中,侵权人以被侵权商品有“刷单”数据为由抗辩减少侵权数额;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往往以存在“刷单”数据为由,抗辩降低犯罪数额。但在司法实践中,这样的抗辩往往不被采信,这就意味着欺诈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不利后果。
5.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
企业数据风险不仅会带来民事诉讼风险,在很多场景下还会给企业和管理层带来刑事风险。
首先,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如果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数据,会给企业带来以下刑事风险:
利用爬虫非法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前沿科技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利用爬虫规避网站运营者设置的反爬虫措施非法获取信息,可能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如果干扰了被爬网网站的正常运行,则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如果是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爬虫,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了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仍为他人提供爬虫的,可以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其次,在数据存储、管理环节,企业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仍不改正的,可能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以平台管理者为例。如果用户在平台上传淫秽视频,被监管部门责令删除而未删除,导致大量淫秽视频被传播,可以判定平台未尽到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本罪。
二、企业数据合规风险
企业数据合规风险主要类型如下:
1.投诉、检举、控告
这类风险主要来自于相关用户或受害人向监管部门的投诉举报,或向公安机关的刑事投诉,或向法院的民事投诉。
2、监管部门调查
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数据风险排查时,一般依据投诉或举报中的线索。当然,也不排除相关监管部门主动执法、查处数据违规的可能。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投诉后,将投入工作人员对举报投诉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发现涉事企业确实存在相关数据合规风险,等待企业的往往是行政处罚。企业涉嫌犯罪的,应当提起刑事诉讼
诉讼程序将随后进行。
3.专项执法
2019年1月23日,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对市场主流APP进行查控专项活动,就是专项执法的典型。截至目前,已有大量不合规APP被强制下架。
4.合作伙伴调查
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合规风险就在于此。许多商业伙伴在合作前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融资前,管理层一般会对企业进行每一次调整,以审查其业务能力和合法合规经营情况。在排查过程中,一些企业数据合规风险浮出水面。以管理层调查为例,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股权融资需求。在正式投资前,管理层往往会对被投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尽职调查。被投资企业通常会聘请专业和会计师团队梳理企业相关风险,使相关风险点合规。在这场博弈中,企业内部风险得到了充分暴露和应对,企业的数据合规风险也将随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