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前,请先看下图,看看荣耀的收购者构成,这会对阅读下面的文字有所帮助。
(请横读手机)
1、华为有卖荣耀的想法多久了?
华为10月出售荣耀,微博上吵得沸沸扬扬。对于华为要出售荣耀的消息,大家都觉得很突然。不过,根据深圳致新第二投资方深圳星梦和深圳春芽的成立时间和工商注册流程来看,华为出售荣耀的想法至少已有半年之久,在第二波制裁“灯塔国”之际,华为很可能想要出售荣耀。
两个合伙企业(指“深圳星梦、深圳春芽”)分别于2020年10月26日、2020年11月26日成立。两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两家合伙企业背后的投资人分布在北至东三省、西至新疆、南至西南、东至山东省),只有深圳植信有外资;深圳致新成立于2020年9月27日,深圳致新对外投资仅有荣耀部门一个(分为荣耀终端和北京荣耀终端)。
第一,如果这两家合伙企业是普通的民营创投机构,在华为卖荣耀这样的关键时候紧急成立,刚成立就紧急投资深圳植信;二是深圳兴盟、深圳智信合伙企业背后的投资人多为自然人。你想想自然人的公司,你让这么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自然人在短时间内达成设立投资机构的协议。你说要么他们背后的时间跨度很长,要么这些自然人是持有人,背后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机构来执行公司的意志。虽然表面上与国家没有联系,但背后却没有国有资产的协调。反正我也不相信;第三,从这两家合伙企业和深圳智信的成立时间和对外投资标的来看,表明其绝不会
是单纯的民营创投机构,他们很可能是为收购荣耀公司而生;其四,从协调各方意愿到注册成立各级投资者机构的时间来看,推测从构思到销售荣耀再到官宣,应该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2、炒作深圳植信股权结构
无法从各种渠道查询到收购人深圳致新的股权结构,只知道深圳致新由“深圳兴盟、深圳春芽、深圳致诚、深圳国资私募”组成。其中,在“深圳致诚、深圳国资私募的股权结构及股权穿透后的结果”方面,其股权均由以深圳市国资委、罗湖区国资委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绝对控制。首先,虽然从公开渠道无法查询到深圳致新的股权比例,但从深圳致诚和深圳国资私募的注册资本及内部持股企业来看,经济实力远远大于深圳兴盟和深圳春芽。其次,深圳兴盟、深圳春芽背后的出资人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在做股权穿透时,大多追溯一次就能看到背后的实控人,且均以自然人为实控人。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华为官网“声明”中提到的30多家公司的荣耀代理商和经销商
最后,从短时间内协调各地投资者机构成立一个投资机构的难度来看,背后必然有大机构出面调解(国资最有可能),并给予这些代理商或分销商难以拒绝的充分条件。因此,我推测深圳致新的股权结构一定是国有资本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说国有资本100控股深圳致新也不是没有可能。
3.此次收购是国资变更给华为送钱,还是华为求生存
首先,我拿出深圳植信的四家出资人机构以及出资人背后出资人的详细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出资人的经营范围、主要营业收入、实际控制人性质等),发现两家公司持股最多(之前我推测,
已给出理由的两家投资者机构):深圳国资私募和深圳智诚,两家公司很大程度上由国资控股,业务或投资范围均不涉及通信领域或芯片、手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显然,深圳国资私募和深圳智诚是两家出资人机构,其下属投资企业不会参与荣耀的实际运营;另外两家投资者机构,深圳星梦和深圳春芽的业务范围涉及通信领域,(不出意外,就是华为官网“声明”中提到的共同参与收购的30家荣耀代理商和经销商)与上面第一点相呼应,这些来自全球的投资者背后存在统一组织的可能。否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设立一家投资机构参与收购),但星盟和春芽的这些投资方的业务范围主要在通信领域的中下游,并不具备芯片研发、手机生产制造等能力,显然深圳星盟和深圳春芽及其背后的投资方机构不会参与荣耀的实际运营,当然也印证了华为关于华为未来将继续运营荣耀的说法。
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买了一家公司之后,你会完全从利益的角度去考虑。你会让原公司人员参与合并后公司的运作吗?(虽然实践中腾讯是这样的,但还有其他因素是腾讯投资后不干预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所以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如果你愿意这样说,你可以私下谈谈,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让我从所见所闻的角度来回答我的观点。我不会,因为要防止原公司的人拉山头,从而削弱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的控制力。即使允许原公司参与被收购公司的实际经营,也不能让其担任重要职务,要防止其恶意做空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而深圳国资委却让华为人在一家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华为将继续实际经营荣耀,这相当于交了钱,却不干预被收购企业的经营决策,其中的韵味可想而知。
其次,我不认为对市场来说
荣耀是热点。科技公司主要花在研发上,而荣耀这几年为何能在手机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是因为荣耀较少从事研发,主要依靠华为的去中心化技术。荣耀背后没有华为,荣耀很难走出市场;现在,没有华为的荣耀,再好的名字也好听,1000亿人民币显然高估了荣耀的市值。如果不信,这样想,作为一家投资机构,仅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华为现在陷入危机,企业内部现金流压力必然很大。正是需要现金的时候,你会大幅降价;此外,现在深圳市国资委以现金方式支付收购款。你不觉得这有点反常和不合理吗。想想近年来商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比如美团收购摩拜的支付方式就是股权加现金)。大部分投资机构在支付收购价款时会选择“现金+股份”或“股份”,现金部分会分期支付,足以见证此次收购并非普通收购。
最后,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后期的研发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深圳植信想让荣耀正常运营,其真正的收购成本远超千亿元。如果有这样的价格,直接投资小米、OPPO、vivo不是很好吗?因此,深圳国资委收购荣耀的后续投入,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运营一年,研发成本不上百亿,灵魂之问又来了。作为VC,你敢随便投荣耀吗?深圳植信投资。你认为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呼之欲出。这简直是深圳市国资委送给华为的大礼包。华为断臂求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