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你是猴子请来的援军吗?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喜欢红孩儿的那句“你是猴子请的救兵吗?”用今天的话说,可爱,萌萌有点凶。后来看了《西游记》,才知道原著是,“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援军吗?”虽然只是三个字的小小改动,却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原著中,圣婴王红孩儿常取山神之地,烧火顶门,夜与饮铃。山神、土地虽为阴鬼神仙,但在当地却是天官,不敢以“齐天大圣”的尊崇加以控制。
为什么上天让红孩儿在库松涧附近的山里肆意妄为?纵观整个《西游记》,我们可以推测,这一切都在等待孙启明王降妖除魔。如果启明王能力不好,也有漫天神佛相助,比如“猴子请来的援兵”--观音菩萨。
从大唐长安城到天竺灵山,千山万水十万八千里,妖魔鬼怪数不胜数。然而,学习队经过时几乎没有怪物存在。可见,不是天不降魔,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逐步围剿。战略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小说中企业名称是这样的,现实中金融监管机构办理校园贷。
大约十年前,记者还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某银行在多所高校发行信用卡,被称为名校卡,卡上有校名、校徽、地标建筑等。虽然当时名额只有1000个,但办理的学生还是很多。我记得当时卡片上附了一个水杯。
因为每次刷卡都是炫耀母校的机会,所以毕业后我还是用。记得2010年采访过时任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栾建生。采访刚开始,栾建生向记者询问是否使用信用卡时,几名记者均告知是名校卡,栾建生当时回答:“儿童卡”。
严建生说的不无道理。1000元的信用卡,大学生用起来没问题,但毕业多年后仍在用
定额高度不足。
校园金融城的四类参与者
在记者开通名校卡后的几年里,建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在大学校园内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此后几年,多家银行发生信用卡纠纷。业内人士认为,多数信用卡纠纷表面上是持卡人恶意透支,但根源在于银行信用卡的发行。
朝阳法院臧德胜法官曾告诉记者,信用卡纠纷激增与银行加大对信用卡诈骗的打击力度有关。但由于各大商业银行对申请人的审批存在缺陷,没有对申请人的资信进行充分筛选,导致很多不符合发卡条件的申请人成功申请信用卡,势必增加银行的风险。
2009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应遵循审慎原则。事实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产品自2009年起已停止向大学生发行。
虽然银行信用卡业务退出了大学校园,但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存在的,大学生对新电脑、新手机等产品的购买力逐年增加。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一市场再次被激活。
据记者观察,近年来校园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大致有四类:
一类是阿里、京东、分期乐商城等分期商城,通过电商平台支持大学生分期消费。这类平台有消费场景,容易掌控资金去向。同时,这类平台大数据能力较强,风控手段相对完善。因为是大平台,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服务价格处于较好水平。
第二类是近年来网贷平台出现的各类“现金贷”。这类平台借款人层级多、信用风险高、高风险披着高收益、暴力催收。由于消费场景不限,可以直接提现,对大学生更具诱惑力。借钱挥霍的情况发生多起,这对大学生来说更多
劣势。
第三类是过去的私人贷款人。这些人有的通过中介平台转到网上,有的干脆在校园内张贴二维码广告,吸引学生用户。“裸条”等涉及大学生的恶性情形,主要发生在这类借贷行为中。
第四类是诈骗黑产集团。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身份被此类不法分子盗用、冒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也存在因蝇头小利将信用卖给此类不法分子,进而陷入骗局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高校校园贷恶性事件。比如3月,郑州一大学生因百万债务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让风头正劲的校园贷立刻成为舆论焦点。随后,“裸条事件”再次将校园贷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成为“校园骗局”的代名词。
多起校园贷恶性事件已引起教育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机构的重视。204年6月,教育部、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整顿校园贷市场。8月24日,银保监会也明确提出“停、搬、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治校园贷问题。随后,各地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也陆续出台规范校园贷的地方性政策和相关文件。
教育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对校园网贷发出预警。除了要求地方金融主管部门排查校园网贷,坚决关停涉及超高利率、暴力催收等问题的不良平台外,还要求高校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
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大学生抵制不良校园贷;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推进,不良平台陆续被清理,或主动退出。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校园贷业务共有108家互金平台,但20年过去了,迫于政策和舆论压力,
,平台纷纷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数量迅速下降。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
经调查,校园贷整体呈现向好态势。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徐洛德明表示,“校园贷乱象与商业银行在大学生商业贷款服务中缺位有关。由于目前相关监管政策过于审慎,缺乏引导,商业银行缺乏动力,导致目前商业银行缺乏针对大学生的商业贷款服务,社会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校园贷市场。这些平台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存在高利贷、恶意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等乱象。“
正规金融机构的缺失和市场的推动,促使监管机构重新思考校园贷市场。银保监会4月10日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集中开展校园网贷清理整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络贷款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手段变相发放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