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河南南路28-72号楼
历经岁月的建筑有故事,值得一读。
在上海市黄浦区河南南路人民路路口,有一栋不起眼的现代建筑,个子不高却有着独特的气质。每次开车经过等红绿灯时,我都会注意观察。由于停车不便,只能远远地望着。更多的时候,许多问题产生,好奇心积累。
国庆假期一有空,就坐地铁去“看书”。结合自己之前的教训和后期分析,整理出一些收获,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
该建筑为商住楼,建于1912年至1936年,已被列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不可移动文物编号为310102818823719231。
没有名字,很多绰号
与其他文物建筑有响亮的称谓不同,这座建筑在文物登记中被称为“河南南路28-72号楼”。不过,周边市民口中的名字也不少。如因楔形圆头平面,故称:船楼、楔楼、铁楼。也曾使用功能地址,如银行北门、XX金陵饭店等。
该建筑位于当时的法租界内
法租界的核心地位
租界时期,法租界紧邻上海县,建筑位于县北门外。环城路“民国路”(今人民路)是在老城墙和护城河地上修建的(1913年底竣工)。虽然没有“围城”,但人们对城池和所谓的“北门外”仍有明确的界限。
法租界毗邻上海县北侧,东西走向的义发大道(今金陵东路)从外滩向西延伸。县城北面道路为老北门街,与河南路(今河南中路)相接。解放后,这段路与县城的北门内大街、延海路、西仓横路相连,形成纵贯南北的河南南路。
沿路门牌号从延安东路(原中正东路)开始。楼栋原为老贝门街26号至76号(双号),现为河南南路22号至72号(双号)
还有北起法大路259号至265号门牌号(单号),南起民国路622号。
建筑周边道路关系
该建筑占据由四条道路环绕的独立地块,东至河南南路(原老贝门街),西至金门路(原典当街、恒德巷),南至人民路(原民国路),北至金陵东路(原法大路)。地块南北长约100米,北宽南窄,呈楔形。
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贴合地形,坐西朝东,南端作半圆形处理,四层混合结构。
建筑平面分区
26-28号、30-32号百货大楼、36号酒楼、38-40号宝元通批发部、42-44号森森泰、46-48号茶楼、50-56号中华珐琅门市部、58-64号华N珐琅公司、66-68号纸号等。
老字号云集
楼内共有28个自然开间,根据商业规模进行划分,其中2个为四合一,7个为二合一,其余为单间。宝元通批发部、华丰珐琅公司、中国珐琅门市部、劳家台茶馆、新大河百货委托部等曾坐落于此,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广告中得到了印证:
中国珐琅的报纸广告
华丰珐琅的报纸广告
使用功能的演变
从新建到解放之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应该基本没有大的调整。自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以来,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化,从发现的几张老照片就可以看出。
公私合营后北方商店合并
南面是中国人民银行营业厅
街角有一个交通岗亭,那里曾设过邮筒
后改为中国工商银行,扩展至整个大楼南段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新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其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建筑的底层和中段上部相对集中。商务资讯和旅游平台信息显示,区域内最近一次集中运营的是一家名为“曼”的公司
2010年5月开始营业的“哈顿金陵商务酒店”显示,“楼高4层,共62间客房”。
酒店营业状况,楼顶霓虹灯
酒店入口处近景
酒店平台上的图片
酒店平台上的图片
基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海世博会期间酒店管理应该相当热门。据居民反映,自政府启动该区域拆迁征收以来,该酒店疏于维护改造,质量锐减,于2018年底歇业。
从客房的“消防通道图”可以看到,酒店的经营范围大致为中段13个开间,包括二楼阁楼、三楼阁楼、四楼阁楼。配备2个疏散楼梯和2部电梯。
从当时建筑上的暗红色帆布雨棚可以分辨出酒店房间范围。
西侧单元门
除去这部分,建筑物南、北端以上的两层应为住宅单位,从位于西侧的单元门可以看出。
位于西面的河南南路72单元门禁
金陵东路沿线骑楼
大楼北面的金陵东路,是租界时期法租界的“法道”,与“英道”(今南京路)齐名,是旧上海重要的商业主干道。尤其是金陵东路独特的骑楼风格,高大的骑楼(往往两层楼高)为商业活动营造了非常适合的灰色空间。改革开放后,金陵东路崛起为商品贸易最活跃的商业街。
上世纪80年代的金陵东路
上世纪80年代的金陵东路
该地块北侧紧邻金陵东路。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米,但严格遵循骑楼空间的同等尺度和比例,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街巷空间。
连续拱廊空间(现状)
建筑北立面(现状)
关于屋顶部分的问题
这座建筑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上面的坡屋顶老虎窗建筑,也就是第四层建筑。从我第一次注意到它,就有很多问题,比如:原始设计还是附加建设?什么时候建的?
现在
卫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