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借力”花博会将“美丽经济”进行到底
延伸花卉产业链,全方位挖掘花卉价值--这既是崇明这座世界级生态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崇明,已经从长江口的孤岛变成了城市之岛,从上海的“后花园”变成了长三角的“中央公园”。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让世界级生态岛精彩亮相,另一方面也是崇明延伸花卉产业链、全方位挖掘花卉价值的绝佳契机。
本地花企“借”花会
在花博北公园,复兴路沿线的1000米红掌花境引人注目。红掌属于热带雨林,但这些红掌全部来自崇明岛。上海英苗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晓平在2009年前后尝试种植红掌。当时,红掌在国内还很少见,所有苗木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任晓平通过其在昆明的基地联系了一家荷兰供应商购买红掌种苗,种苗渠道终于稳定下来。按照外国专家的要求,种植红掌的大棚高度、温度、湿度条件必须按标准建设;施肥也有严格的标准,不能减少。温度、湿度、光照的全自动控制系统都得从国外进口,一分钱也省不下来。经过近5年的实践,任晓平摸索出一套本土种植技艺。如今,她负责的红掌基地每年生产260万枝鲜切花、12万盆鲜花,在国内红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远销海外。
这一次,崇明成为花博会的“主场”。任晓平结交了不少同事,频频抛出橄榄枝,邀请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希望未来有机会在崇明培育出优质红掌种苗,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崇明红掌”。
8个优质花卉产业项目落地
乘着花博会举办的东风,越来越多鲜艳的花朵正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在崇明绽放推广
发展“美丽经济”。
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是崇明成功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举办权后的首个重点花卉产业项目,占地310亩。该项目凭借现代化设施和智能化设备,首次实现了国内育苗全流程自动化,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育苗工厂、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年产花卉苗木2亿株、精品盆花1000多万株,年产值达8200万元。
目前,除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外,恒大上海高新农业基地、崇明国际菊花生态园、中荷现代花卉中心、兰桂琦现代农业基地、陈家镇优妮花卉港等其他7个优质花卉产业项目也已落地崇明,总投资超25亿元。截至2020年底,崇明全市商品花卉种植总面积1万亩,花卉总产量达3245万余枝(盆),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还有一批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6月25日,花卉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崇明召开。荷兰橙多盟集团、以色列丹泽格集团、美国保罗园艺集团(泛美公司)等7家企业与崇明区签订战略意向合作协议,为“海上花岛”发展添彩。
来自荷兰的阿玛达花卉育种公司是一家从事花卉育种和苗木研发业务的高科技花卉企业,主要经营菊花、紫菀等花卉,拥有20多个花卉大类、100多个花卉品种的完整知识产权,每年研发推广的花卉品种达数百个。“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质合作伙伴,在全球建立花卉苗木生产基地。”阿玛达中国区总经理马斯佩说,“与蓝桂珍公司合作,建立繁育基地,可以把公司的研发力量带到崇明,带动更多人种花。”
构筑国际花卉产业高地雏形
上海有一个巨大的花卉市场。数据显示,花卉服务销售网点超过1万个。近年来,花卉产业总量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年消费总量超过2
5亿元,人均花卉消费量居全国首位,鲜切花消费量占全国总量超20%。是全国最大的花卉消费市场和国内外重要的花卉贸易周转中心。
近年来,崇明花卉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这一数字已跃升至去年;2018年,崇明花卉产业交易总额1亿元,今年已突破10亿元,花卉产业相关乡村建设投资超过34亿元。
崇明花卉产业的增速与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关。早在2019年11月,崇明区就出台了花卉产业扶持政策和配套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成功引进培育大型现代化花卉工厂5家以上,集聚世界先进种源企业3家以上。全区花卉交易额突破10亿元,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完成。在扶持政策方面,崇明区出台国家、市级重大花卉项目补助50项,自主投资项目固定资产配套补助20项,种源研发项目奖补30项,产学研创新项目奖补200万元,培育单一新品种奖补10万元,吸引了一批优质花卉项目来崇明投资兴业。
依托这些花卉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崇明区力争打造成特色花卉种源研发基地、商品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基地、花卉良种繁育基地。
到2025年,崇明花卉科技和研发取得重要成果,家庭园艺和美丽经济初具雏形,花卉交易量取得重大突破,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国际花卉产业高地雏形初步构建。
《文汇报》(史博桢)
陈锦元回到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