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计算实际利率小贴士)
1.精彩的广告宣传
近日,一则京东金条广告在各大网站刷屏,
“空姐,你能打开窗户吗?我妈妈晕机了!”
周边乘客对第一次坐飞机的农民工嗤之以鼻,
空姐问是否需要升级,
(升级的时候能打开窗户吗?恐怕大家一起上天堂了……)
农民工尴尬地看着自己的天平说不,
这时,同机一位像模像样的干部模样的乘客挺身而出,声称要出钱为老人升级机舱。
随后又接过农民工的手机,为他办理了15万元的线上贷款……
这样的广告,没有十年脑瘫真的很难拍......
严重怀疑是花呗潜伏在京东。
后续广告大火后,京东金融火速道歉、整改公关,平息众怒。
“对于此次短视频中出现的严重价值观问题,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并向大家真诚道歉。
我们公司已经第一时间将视频下线。经内部严格调查,短视频传播系团队管理不善、审核不严,导致违规上线。我们将认真吸取教训,深刻反思整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2.网贷深似海
对于这则广告,实在有太多值得吐槽的点。
一、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矛盾,人物肖像化明显
土里土气的农民工,
一身正气、干部作风的老大哥,
围观的市民身着名牌风骚服饰,
意思是笑穷人,不笑妓女。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会受到歧视。
结合这些广告投放的对象,其实是针对金字塔低端的受众。
就像一些诈骗短信,
“恭喜中奖-宇宙之声-特别活动,缴纳1000元个人所得税至xx账户即可获得最新iPhone12”
骗子直接过滤出有智商的人,针对性布局,以便更好地下一次骗局,节约犯罪成本。
这则广告也是一个准确的写照,更容易引起那些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可能受到歧视的人的共鸣。
再用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使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鼓励他们采取贷款,而不仔细区分。
二、互联网金融公司扎堆作恶
小额贷款自古有之,但这些年来,支付宝、京东、360、微博……
各家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叫响自己的小额贷款产品。
之前支付宝花呗的广告已经被吐槽到不想吐槽的地步,
什么40岁的包工头父亲借钱给女儿办生日会,
这件事本身就很神奇。举办孩子们的生日聚会需要借钱。这应该是什么样子?
没有钱的生日聚会上不就没有爱吗?
资本家借钱给你是为了制造一种美好的假象,但其实这些已经标出了价格。
无论是金条白条的名字,还是花蕾的名字,
不管怎么美化,它们的本质无非是网贷。
不仅清空你现在的钱包,还要清空你未来的钱包。
其实,越是贫困的家庭,越应该远离网贷和超前消费。
容忍度内的一点推定是可以做到的,但一旦超出警戒线,连锁反应可能会吞没整个家庭。
因为现金流紧张,很难承受一点意外。
3.假低利率,实利率陷阱
一般来说,我们能贷到的利率最低的贷款,像银行通过公积金大概是4套住房贷款。
其他如银行贷款买车、消费贷款等,大约在5-8。
以360借条为例,
上面写着借一万元,最低日利率人民币。
那么*365=元
到期还款总额10000+=元,即每月还款元
然后用神奇的小程序IRR计算器(也可以做excel表格)
可见,官网美化的最低年化利率实际上是,
实际上,加上个人信用的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管理费或违约费,实际利率一定要高于这个比例。
千万不要相信写在那里的名义年利率。
名义年利率和实际年利率陷阱实际上是资金使用率是否为100。
一笔贷款每月有固定的本金和利息,所以随着还款的进行,本金会逐渐减少,但利息不会减少,所以这种情况下本金的使用率不是100。
这样算出来的年利率也是水分,这笔贷款的利率是名义年利率。
贷款每月支付利息,到期后偿还本金。本金使用率为100,该笔贷款利率为实际年利率。
因此,我以后真的需要借钱作为最后的手段。记得先用小程序计算实际年利率!
《人民日报》告诫垄断资本,不要天天盯着劳动人民口袋里的几分钱。
要有格局,勇攀科技高峰,做大企业。
但他们不听,他们不听,
不是想着买菜外卖自行车,就是想着借快递充电宝。
吃枣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