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人们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决定自己荣辱和命运的时刻。1976年也是划时代的一年。人们为十月的胜利欢呼,但他们也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很多人开怀畅饮,久违的笑声再次回荡在夜空。
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人们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决定自己荣辱和命运的时刻。1976年也是划时代的一年。人们为十月的胜利欢呼,但他们也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很多人开怀畅饮,久违的笑声再次回荡在夜空。
作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已经进入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崭新阶段。曾经被大字报、标语封死的南京路各大店铺的橱窗,又恢复了光洁,整个城市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已经进入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崭新阶段。曾经被大字报、标语封死的南京路各大店铺的橱窗,又恢复了光洁,整个城市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上海时装店,原名南京路时装店,现名上海时装店,是上海最大的综合性服装店。该店成立于1956年,位于解放前上海四大百货商店之一的石现公司。最初主要经营女装和汉服,营业面积2000平米,员工363人。随着发展,店铺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1966年更名为上海服装店,营业面积也扩大到3600多平方米。一楼有女装部和童装部,二楼有男装部和加工部。上海服装店的一大特点就是自产自销。除了自己的服装车间外,他们还与其他车间有联系,进行材料加工。
上海时装店,原名南京路时装店,现名上海时装店,是上海最大的综合性服装店。该店成立于1956年,位于解放前上海四大百货商店之一的石现公司。最初主要经营女装和汉服,营业面积2000平米,员工363人。随着发展,店铺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1966年更名为上海服装店,营业面积也扩大到3600多平方米。一楼有女装部和童装部,二楼有男装部和加工部。上海服装店的一大特点就是自产自销。除了自己的服装车间外,他们还与其他车间有联系,进行材料加工。
大光明电影院,位于南京西路216号,原名大光明大剧院。它是1928年由潮商高永青与美国人合作建造的。《大光明》一词是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周寿娟写的。1928年12月23日开业时,专门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剪彩揭幕,被誉为“一枝梅花”。现在的大光明电影院是1933年在南京路重建的,由匈牙利建筑师胡达克设计。建成时,就放映设备和空调设施而言,是当时远东地区一流的电影院。1953年更名为大光明电影院,1958年引进了当时的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新的放映设备、音响和银幕。这也是上海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位于南京西路216号,原名大光明大剧院。它是1928年由潮商高永青与美国人合作建造的。《大光明》一词是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周寿娟写的。1928年12月23日开业时,专门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剪彩揭幕,被誉为“一枝梅花”。现在的大光明电影院是1933年在南京路重建的,由匈牙利建筑师胡达克设计。建成后,就放映设备和空调而言,它是当时远东地区一流的电影院
南京路是1865年租界工部正式命名的第一条公共租界道路,俗称“马达路”。20世纪以来,南京路光彩夺目,欣欣向荣,逐渐取代原来的广东路和福州路,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石现、永安、新新、大新等全球四大百货公司落户南京路,南京路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南京路是1865年租界工部正式命名的第一条公共租界道路,俗称“马达路”。20世纪以来,南京路光彩夺目,欣欣向荣,逐渐取代原来的广东路和福州路,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石现、永安、新新、大新等全球四大百货公司落户南京路,南京路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照片中的长城钟表店,其实是上海钟表行业的百年老店——亨得利钟表店。它于1864年由德国侨民霍普兄弟开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兄弟俩回到中国,被孙美堂和胡春泉买下。他们搬到南京东路262号,逐渐成为一家专业的钟表店。20世纪60年代,随着改名风潮的兴起,要求去掉所有带有殖民和封建色彩的老店名,亨达利手表店更名为“长城手表店”。
照片中的长城钟表店,其实是上海钟表行业的百年老店——亨得利钟表店。它于1864年由德国侨民霍普兄弟开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兄弟俩回到中国,被孙美堂和胡春泉买下。他们搬到南京东路262号,逐渐成为一家专业的钟表店。20世纪60年代,随着改名风潮的兴起,要求去掉所有带有殖民和封建色彩的老店名,亨达利手表店更名为“长城手表店”。
70年代,上海还是中国黑白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地,特别是以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生产的飞跃电视机为代表。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前身是云贝电器通信设备厂,主要生产继电器、变压器、仪表和电子管收音机。196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无线电十八厂。1972年,该厂研制出23cm黑白电视机,次年正式量产。1975年11月,国家投资630万元修建了一座面积为18266平方米的电视组装楼。从此,飞跃牌黑白电视机成为许多家庭的第一台电视机。
70年代,上海还是中国黑白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地,特别是以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生产的飞跃电视机为代表。上海无线电十八厂,前身是云贝电器通信设备厂,主要生产继电器、变压器、仪表和电子管收音机。196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无线电十八厂。1972年,该厂研制出23cm黑白电视机,次年正式量产。1975年11月,国家投资630万元修建了一座面积为18266平方米的电视组装楼。从此,飞跃牌黑白电视机成为许多家庭的第一台电视机。
4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看着这些70年代南京路的老照片。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南京路的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