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八九的管理者喜欢用风景做头像?
十有八九的管理者喜欢用风景做头像?
正文:任慧媛,中外管理
关注世界
最近网上有一个关于“头像自由”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重庆的夏女士今年9月入职某电商,负责销售。结果入职没几天,领导就在公司会议上指出,还有几个员工微信头像没换,不够专业和规范。她这才知道,原来穿白衬衫戴胸卡的同事的“注册照”,其实是按照公司统一标准设置的。
夏女士表示很不解。但是主管苦口婆心的劝他不要在公司特立独行,要遵守统一的规范。如果他不改,在公司群里发通知的时候用其他头像回复会很“不合群”。该主管还强调,对于销售行业来说,这样的头像可以让客户感觉更加亲切和专业。
不得已,夏女士还拍了“注册照”,换了微信头像。
这件事立刻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共鸣:现在的公司都要求私人微信给朋友圈发广告,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好像自己就是小广告人一样。单位有什么权利要求个人微信发广告?
但同时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如果微信的功能是和同事、客户沟通,安排工作,难免有对头像的要求。
事实上,当微信已经成为工作和情感联系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时,微信头像自然也成为了用户的“第二张名片”。这张“名片”在心理学上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你选择什么样的头像,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传递。形状各异的头像是一个让人“管中窥豹”的机会,我们甚至可以从那些线索中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人可以用行动隐藏自己的动机,但隐藏不了自己的潜意识。”换句话说,你用什么样的头像,其实是在向别人展示你的喜好、生活状态甚至性格。对此,中外管理层围绕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第二张名片”进行了对号入座,结果再次验证了“人以群分”的道理。
企业家的脑袋为什么爱山水?
说到创业者的微信头像,首先我不禁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你们公司领导的微信头像是什么?是竹林吗?云海?风景?马?日出日落?还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不得不承认,企业管理者十有八九喜欢用风景做头像。
那么这里面可以解读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心理学分析,以山水为头像的人,一般都是通过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代表了一种内心对理想心境的追求和向往。或者是对自己目前心态的一种解读和隐喻。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善于隐藏自己,同时心理成熟,阅历丰富,情绪稳定。
具体来说,有三层含义值得深思。首先是表现出稳重的气度。公司领导一般都有光环和“架子”,比较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大部分的景观都是壮丽而宽广的。用这种头像的人会觉得心胸开阔,眼界开阔,阅历丰富,水平很高。同时,山川皆雅,心中有情感寄托,给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明的感觉。
第二,保护个人隐私。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喜欢的东西都愿意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比如有人喜欢用豪车做头像,有人喜欢用小孩的可爱照片做头像,喜欢养宠物的年轻人喜欢用可爱的宠物照片做头像。虽然只是头像,但是很容易暴露每个人的性格,家庭情况等等。这样家庭成员的隐私,个人喜好等。都是不为人知的。
对于一个手握重权的公司领导来说,他需要保持尊严,不希望下属过多了解自己,所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非常重要。这被认为是防止任何人获取额外信息的最安全的方法。
第三,低调。职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圈子。普通员工都还有很多工作和人际交往的烦恼,领导就更不用说了。自然他们的压力比员工更大,需要照顾的事情更多。所以公司领导通常会选择低调,景观给人一种孤立感,符合低调的风格。
另外,大部分公司经理的头像基本保持不变,朋友圈基本没有太多的生活气息,甚至有的朋友圈是空白的,除了转发一些重要事件和与时俱进的公司信息。
新人可能会觉得不交朋友的人很奇怪,大部分都很平淡无趣。其实从公司领导的角度来说,很少交朋友或者从来不交朋友的人,可能更喜欢深入思考。但是,他们不会在朋友圈,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熟人圈子里表现自己,暴露自己。相反,他们把自己的话看得像金子一样珍贵,沉默是金。
神通应该有记忆点和交流能力。
在商业世界中,仍然有一些人,尤其是企业家或公司营销人员,他们的头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通常以自己的形象照片或者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夏女士公司要求的“注册照片”。
可以说,穿职业装、“秀自己”的人,普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获得认同和影响力。而且通过干练专业的头像,确实会增加客户的信任感。
虽然用人单位无权干涉员工的头像,但用“注册照”做头像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商业规则”。
据那些经常加微信的网络大V说,回复微信的时候会先看看朋友圈和微信头像的状态。如果头像是自己的照片,所有朋友圈都是开放的,一般会及时回复。所以,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做生意的人,需要别人及时发现自己。一般他们会把头像换成自己的照片,把朋友圈全部公开,这样就不会显得神秘了。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微信头像不仅要增加信任度,还要打动人。
情感作家、营销专家杜子建认为,成功的微信头像可以分为四类:极简风格、亮色、名字相关、个性展示。
在杜子建看来,没有识别、记忆和传播能力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失败的头像。当一个头像用了几年,仍然不能被别人记住,那就是一个失败的头像。从事营销行业的人一定知道,现在很多人已经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了。换句话说,上网的时间比睡觉的时间还长。如果确定了网络是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在网络上有自己的生活,就要重视头像管理和名字管理。
最有代表性的恐怕就是格力的董明珠了,她把自己的头像设定成了格力手机的开机动画。她曾被调侃为: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依然有一颗少女心,因为她已经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苹果”。
“喜欢”刷出存在感
所谓的记忆点和传播力,其实就是在刷存在感。除了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头像,不妨反手给个“赞”,先熟悉一下。
要知道,有多少和上帝做了很久朋友的朋友或者客户,是靠赞美维持的?这是一个中外经营的“铁粉”企业家的案例。他每天都会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给客户和员工点赞,持续了几年。从营销和维护关系的角度来看,此举确实有启发性。
有句话叫“话不糙”:别人骂你,你骂回去,这叫吵架。别人夸你,你也夸他。这叫社交。
显然,每个人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不是朋友圈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和他们保持高密度的联系,但是有一些资源是不应该被抛弃的。这些资源可能是工作场所的联系人或潜在客户。为了让这些资源在可用时显得不那么“功利”,我们需要时不时地保持联系。喜欢比评论更方便。喜欢代表关注,潜台词是“我记得你,我关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