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义乌双通公司的创始人。1993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了秸秆行业。但他很快发现,消费者并不在意吸管的品牌,吸管的利润极低。单品平均售价只有8%,除去所有成本后利润只有人民币。
如果只说赚钱能力,我们可以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挖到一堆一年赚两亿的公司,但如果我们叫他们“大哥”,那他就活该。不知道有没有粉丝朋友看过一部电视剧叫《鸡毛飞上天》,讲的是义乌人从挑担子、摇摇铃,到做“鸡毛换糖”,再到把产品卖到全世界的故事。楼钟平的故事,就像这部剧的主角鸡毛一样,从无到有,成为救命稻草之王。
在创业之初,卢钟平漫无目的,做任何想做的事来赚钱。他收集鸡毛,卖牙刷,搞养殖。直到1995年,娄钟平站在一家复印店,临摹一个孩子的设计,并想出了几个名字。这些事情决定了娄钟平的成长轨迹。
原来那时候国内基本上所有的吸管厂家都会用二胎的模式。这里的商机吸引了楼,于是他花了300元,去义乌工商部门查询,确认这个图案没有被别人注册过。于是,楼最终只花了2000元就把这个儿童图案注册成了自己的商标,也就是著名的儿童品牌。
楼钟平决定生产吸管后,花了5万元买了两台二手吸管制造机,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而,即使是这个老牌企业也会面临危机。娄钟平曾经私下算过一笔账。一根吸管的平均售价是8%。除去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等费用,生产一根吸管只能赚80美分,也就是人民币。
吸管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对于商人来说,这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商品。因为需求容易,技术不难。但是,难点就在于这两个优点。该吸管产品在使用时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能用,很少有消费者关注品牌,这对于一个想做大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更何况在90年代的义乌,类似的工厂有几十家,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没有质量的概念,更谈不上品牌。楼钟平不得不思考双通品牌的未来,说做生意就是人无我有,人无我有。在吸管领域,娄钟平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路。
于是,楼潜心研究,最终从功能性、娱乐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并申请了专利。这些创新产品给孩子们带来了额外的好处。传统的吸管每根只能卖6分钱,可以折叠成特殊图案的儿童之光艺术吸管可以卖到10分钱,其他吸管更贵。
有人嘲笑他畏大畏小,眼高于顶。现在情况变了,和他竞争过的公司都已经没落了。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被淘汰,就必须做到差异化,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这样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