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静安两大商场还借鉴居民区的“桶装清运”。效果如何?
103010实施半个多月,上海垃圾分类面貌焕然一新。近日,周走访了天目西的部分商场、商厦,走进大厦物业了解具体措施,观察捕捉发生在身边的“绿色”变化。
地产“强势”桶撤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中,从居民区搬走桶,每隔一段时间就放进去,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在恒丰路上的太阳城广场,恒宇航物业居然效仿小区的做法,把每层楼的垃圾桶都搬走了。据天目西路街道绿化市容管理处处长王介绍,这是辖区内第一栋成功整栋拆除的办公楼。
在垃圾房,垃圾桶上标有餐厅的名字。
桶拆下来后,物业规定每天定时将餐饮店铺的干湿垃圾放入楼内一楼的垃圾箱房,商业楼的湿垃圾放入方式同上。在大厦的垃圾箱房,物业的保洁员会在相关人员放进去后进行检查,保证分类准确。
商店倾倒垃圾后,保洁员会立即检查。
商厦的干垃圾经过分拣后,由公司放在楼道指定位置,物业会派人来取。但如果没有分拣,物业会拒收,并在上面贴上标志,退回重新分拣。
一石激起千层浪,楼内一家公司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垃圾配送是物业应该提供的服务,不应该由员工自己配送。对此,该物业现场管理员张琦对公司负责人说:
103010规定的源头分类是指每个人产生垃圾时都要做好分类,物业的垃圾箱房不是分类的源头。
7月1日之后,公司仍然拒绝分类。物业客服按照之前的规定,把他们的未分类垃圾袋贴上“干湿未分类,拒收”的牌子,放在公司门口。三天后,公司开始主动给他们分类。
惊喜,惊喜,惊喜
另外,大部分公司都能响应号召,在实际的分类过程中,公司也使了不少“招数”。比如在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垃圾桶旁边有一个小喇叭。垃圾桶到了高峰时间,小喇叭就会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的音符,成为公司里的一个“奇观”,也无形中强化了大家的分类意识。
观看视频,感受小号的“力量”
楼内一家旅游公司也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在200多名员工的大办公室里,有4个分类箱。从不适应每一个独特的招数,大力推广后,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体贴的先生在旅游公司大门外看到,下午茶高峰时段,两个外卖货架空空如也。
左边是公司的垃圾投放点,右边是空的外卖货架。
这位员工说:“真没想到,外卖少了很多很多。本来这里两个货架从中午到下午都是外卖,有时候还不够。”
增加人力进行分类
物业没有忽视服务。相反,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他们晚上多派了四个人去工作。楼里有一个很大的酒吧,每晚产生两千个空矿泉水瓶和两三百公斤的空酒瓶。因为营业时间是晚上到凌晨,垃圾分类工作不能懈怠,物业为此加派了人手,还设置了夜班。23:00-1:00,凌晨3:00-5:00,酒吧开放倒垃圾,物业的分类监管和白天一样严格。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由于酒吧的光线很暗,顾客和服务员都无法完全区分来源,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租客质疑分类。
和太阳城广场一样,就在马路对面的凯德星贸商城,不久前还被点名批评。6月,区检查组暗访,在商场物流通道的湿垃圾桶内发现一个饮料瓶。对此,商场物业表示“这很尴尬”,因为“这里的垃圾桶进入大楼的垃圾桶后,有专人整理。因为物流通道没有监控设备,也没有专人监管,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扔,难免出现混扔的情况。”对此,该店立即将9个物流通道上的桶下架,并以此为戒加强管理。
在星贸的垃圾房里,每个垃圾桶上都标着店铺的名字。店铺倒掉之前,保洁员会先检查分类。
凯德星贸的商务楼里,有几层是几家公司租的。为了方便管理,物业要求各公司标注垃圾袋,干湿垃圾也用不同颜色的袋子包装。如果保洁员发现分类不到位,也能准确找到“源头”。
黑色垃圾袋,透明垃圾袋。
据凯德兴茂物业管理中心物业总监王红介绍:“楼里的住户都很自觉。在此之前,我们还收到了一封来自外国公司负责人的电子邮件,他说他和他的员工将能够对所有垃圾进行分类。那么垃圾到了垃圾箱后,甚至在收运层面,会不会出现混扔的现象呢?”
物业合理回复了邮件,但整个物业都觉得租户的提问好像是一种监督,督促大家盯紧每一个环节。物业的例子也能营造良好的分类氛围。
图文|吴佳怡
编辑|吴佳怡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回归企名网,为老闸北深思熟虑的原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