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五菱汽车公司名字

发表日期:2022-11-01 13:55:02

近两年“传神车”“人力车”等热门话题让这个国产汽车品牌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品牌有更多的了解,今天哥哥就给大家讲一讲五菱这个民族品牌的历史渊源。

五菱前身成立。

1958年,随着一五计划的伟大胜利,中央提出了“全力以赴,力争上游,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提升广西机械工业发展,10月28日,柳州机械厂扩建为广西动力机械主要生产基地——五菱的前身,项目正式开工。

1959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以生产大型船用柴油机为主的刘集厂,面对国家对船舶生产基本没有需求的情况,发展起来相当困难。经过短暂的奋斗,为了“生存”,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1961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生产拖拉机。

改造后不到三年,柳州动力机械厂生产的保险杠拖拉机成为国家样板产品,随后柳州动力机械厂更名为柳州拖拉机厂。随着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70年代,柳州拖拉机厂依靠丰收牌拖拉机一跃成为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并扭亏为盈。

当时是计划经济,拖拉机厂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生产出来的拖拉机送到农机局,农机局会出钱。但是好景不长。拖拉机生产高峰期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国家进行体制改革。当时柳州拖拉机厂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沉迷于拖拉机的生产。

到1980年,面对饱和的拖拉机市场,柳州拖拉机厂积压了1700多台拖拉机,无法盈利,柳州拖拉机厂面临生存困境。

为了使拖拉机厂能够生存下去,柳州拖拉机厂打出了“专杂养殖,不亏不赚”、“站稳脚跟,攥紧拳头”等具有代表性的口号,这也反映了当时柳州拖拉机厂的生存状况。

五菱初具规模。

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们国家的开放,大家的眼界逐渐开阔,思想也丰富起来。这个时候中国的汽车行业缺微型车。于是,中央农机部引进了一辆日本三菱微型面包车,并组织国内相关厂家研究攻克,但没有邀请柳州拖拉机厂。

柳州拖拉机厂得知情况后,顶住压力,引进了一辆日本三菱微型车供自己的技术人员学习。

跌跌撞撞的柳州拖拉机厂,现在知道不能只靠一种产品,所以鉴于当时一些轻工业和民用产品卖得好,在研究微型车的同时,也在生产多功能缝纫机和1515自动换梭织棉机。

缝纫机和织布机的生产维持拖拉机厂的生存,缓解了拖拉机厂的生存压力,同时也为微型车的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2年,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第一辆“五菱”微型面包车LZ110终于研制成功。

经过不断的测试和试验,于1984年通过国家鉴定,柳州拖拉机厂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全国四家微型汽车定点生产厂之一。

随后,1985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再次突破困境,走出低谷。

很多人说“五菱”起步是对三菱的模仿,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当时第一款进口车是三菱的微型车L100。说到五菱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和三菱有关系。

最初的“五菱”使用了自己的“万佳”缝纫机的“W”标志和名称。直到这时,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从三菱品牌得到了灵感,然后结合了原来的“W”l

终于在1987年Z110OVH面包车下线的时候,五菱的logo正式注册,一直沿用至今。

五菱的成功转型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积极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本和技术,不断提升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正是因为产品质量的提升,五菱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1990年向泰国出口15辆微型车,实现对外出口零的突破。

成立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通过与五菱的合作,柳州微型车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线逐步丰富,产能不断扩大,使其1995年产销达到5万辆。随着自身的不断壮大,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于1996年2月28日成立。

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的五菱深知合作所能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因此,五菱公司成立后,一直在不断地调研,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

同年7月8日,五菱终于与日本大发汽车公司签订了适时援助合同,共同开发新一代车型LZW6320A。

新款一改方头方脑,更加流线流畅。采用日本大发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54 kW。

这款车型一经下线,就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三排座椅可以调节角度,后排座椅可以折叠增加装载空间。因此,这款车成为了当时大众和家用的理想车型。

1999年7月13日,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8月23日,五菱第50万辆汽车下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五菱在不断进步。当时国内微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上汽通用五菱成立。

随着五菱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无论是资金、管理还是技术,似乎都无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后劲不足的五菱企业市场份额也从20%下降到15%。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应该发展出口。2000年,五菱汽车先是与印尼新都山城有限公司签订了每年出口2000辆微型车的合作协议,随后又与叙利亚签订了325辆单排卡车的出口合同。

这段时间,五菱并没有放弃寻求合作伙伴。当时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很多国外汽车厂商来到中国寻求拓展市场,而国内汽车厂商处于瓶颈期,需要其他技术来打破僵局。

所以,一个需要市场,一个需要技术。当时很多汽车厂商选择与国外汽车厂商合作,以市场换技术。

1999 -2001年期间,美国通用汽车高层频繁造访五菱汽车,但当时国家规定一家外企最多只能与国内两家企业合作,因此已经有两家合作伙伴的美国通用汽车不能再单独与美国通用汽车合作。

互相研究了这么久,不能半途而废。面对竞争对手与外国汽车品牌的合作,五菱另辟蹊径,选择加入美国通用汽车的合作伙伴之一SAIC。加入SAIC后,我们将作为SAIC与通用汽车合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五菱也付出了很多代价。五菱将其资源优势分配给SAIC,最终诞生了SAIC控股、通用控股34股、五菱控股。因此,2002年6月4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通过SAIC和通用汽车的资金和技术等一系列资源,五菱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然而,一款值得载入史册的车型——五菱之光却在这期间正式上市。但是由于开发周期短,准备不充分,五菱之光上市不久就被很多用户反映各种小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五菱聘请了美国通用汽车的专家,不到半年就解决了这些小问题。此后市场反馈也很明显,问题解决后五菱之光销量开始逐渐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五菱之光当年全球销量达1万辆,被《福布斯》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汽车。

随后,五菱的马力全开,旗下的五菱之光、五菱宏图、五菱荣耀等产品相继上市,为五菱在汽车行业做出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2010年9月6日,五菱洪光上市,在中国率先开启了全新的紧凑型商用车细分市场。贴近乘用车的内饰也暴露了五菱向乘用车发展的野心。

果然,同年7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乘用车自主品牌3354“宝骏”,这标志着上汽通用五菱开始全面进军乘用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