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小米公司的历史和英文名决定的。
早在2008年10月,雷军就投资了UC浏览器,并出任其公司董事长。自此,雷军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2010年,雷军的弟弟李给他写信,推荐了一个从德信无线公司出走的无线业务团队。这个团队当时想做一个独立的手机软件,这个想法得到了雷军的支持。
根据雷军的判断,未来互联网之争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展开,移动互联网之争主要体现在入口之争。为了抢到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除了浏览器,还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移动终端,于是雷军下定决心要做自己的智能手机。
雷军的目标是移动互联网,英文单词是“Mobile Internet”,缩写是‘MI’。通常我们给公司的英文名字取一个比较接近中文的名字,就像“新浪”取名“新浪”一样。那么汉语中‘米’的近音就是和‘米’字最相似的了。于是,2010年4月,雷军为无线业务团队成立了“小米工作室”,集中精力开发手机软件(8月发布了第一款MIUI操作系统)。后来随着业务的拓展,雷军在小米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现在的小米科技公司。后来发布的“米聊”、“小米手机”等产品名称中自然有“米”字的传统。
所以“小米”只能叫“小米”,不能叫“面”或者别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