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发展快吗?城市的东、西、北、南四个边缘区域全部城市化了!
有一种速度叫“襄阳速度”,从全国前100名提升到现在的前60名。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期间超越了包括南宁、贵阳、兰州、太原在内的中西部多个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
2017年是襄阳重回历史高度的重要一年,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
2018年,襄阳获得新定位,在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建设涉及陕西、河南的跨省中心城市。
2019年,襄阳傲气不减,成为湖北各市的企名网,目标更加坚定地指向中西部第一市的宝座。
到今年上半年末,襄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位居中部地区前十,有力支撑了襄阳建设跨省中心城市。在扩大襄阳城市规模的同时,大力支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十个乡镇实现现代化,建设城乡一体的产城融合区。其中,靳东、牛首、火牌、双沟、尹姬、欧庙为周边县市融入襄阳都市圈发挥了巨大作用,引领跨县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圈。
靳东镇:靳东镇,原香洲区管辖。2012年,襄阳市靳东新区升级为省战略,全省首个城市新区,靳东新区下辖靳东镇等地。是襄阳唯一一个以镇级为主体的城市功能新区,定位为国际化城市,襄阳市城市新区,城市中心。现在是省级落实,市级落实的新城。
进入第二个东部城市:双沟镇,隶属香洲区。该镇向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是市区两级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是国家审核保留的全省140个开发(园区)区之一,是全省首批38个农村工业园区之一。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与双沟镇共址,东临枣阳市七坊镇,西接襄阳高新区深工业园,南接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诸暨和何澄镇。定位为香洲区副中心和现代化城镇、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区。现在是襄阳市和襄州区战略性建设的新城区。
北一市:火牌镇,隶属香洲区。2010年,在城市一级的火牌镇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区。两年后,这里被定位为市级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襄阳纺织服装工业园是国家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工业园,湖北省发改委批准的工业园区,襄阳市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与伙牌镇合署办公,也是襄州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与襄阳保税区、樊城区、樊西新区接壤。预计未来将建成襄阳北城。
北二市:古驿镇,隶属香洲区。国家襄阳高新区、襄州经开区辐射区和“北三环(316国道)”中轴卫星城,现在都是城乡一体化的潜在区域,未来有望并入高新区或与伙牌镇共同组成“北城”。
西一市:牛首镇,隶属樊城区。襄阳是实施市级战略区的典范,樊西新区在其境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鄂西北旅游休闲度假中心,樊城区向西拓展的前沿门户,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西部第三市:尹姬乡,隶属相城区。尹集是襄阳市唯一的建制乡镇,襄阳大学城(又称湘南大学城)就在这里。境内高校众多,如湖北文理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是全市城乡一体化最成功的基层建制,是南漳融入襄阳都市圈的桥头堡。
西四市:太平店镇,隶属樊城区。太平店镇是与双沟、卧龙齐名的“老襄阳”三强镇之一。这是一个著名的化纤工业镇。现为樊城经济开发区所在地,西与老河口市接壤,是老河口进入襄阳都市圈的桥头堡。
入南第一市:俞家湖街道办事处,隶属芗城区。俞家湖街道办事处是项城市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与俞家湖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有中小企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项城市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湖北省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其功能定位为襄阳市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以发展火电、化工、建材工业为主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工业园区。开发区位于襄阳南大门,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西起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西岸,西至207国道,南至襄阳东外环,北至崔家营。
进了第二个南城:欧庙镇,属于相城区。欧镇是全市一次性开通公交线路最多的乡镇。镇上有一个装备制造工业园。欧镇位于襄阳南郊,南与翼城接壤,东临汉江,西与南漳相邻。该镇于2001年4月由襄阳县的法伦镇和欧庙镇合并而成。苗镇资源丰富,是全国麦冬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企名网;西部地区是丘陵地带,农牧渔业发达,盛产优质大米和各种名、优、新、特水产品。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鱼米之乡”。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襄阳冲破天际的一年。将一如既往实现跨越式进步,热爱襄阳。
支持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