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磊谈id: xiaoleidial "
要说世界上有一万家唱片公司,千千,其中很多都有奇怪的名字。这些唱片公司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后,奇怪的名字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将盘点一些比较著名的。
“EMI”
如果你是一个买了几十年唱片的人,相信你对EMI EMI的名字很熟悉: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字母“EMI”要翻译成看似不相关的汉字“EMI”?
讲这个故事,说来话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就从19世纪末的上海说起吧,一个叫盛的法国人来到了冒险家的天堂上海。那时,留声机刚刚发明,乐邦学生在南阳桥(今黄浦区西藏南路)的大街上摆摊。他们用留声机这种新玩意儿来播放《洋人笑》的唱片,听了一分钱一分货,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1908年,乐邦出生于上海,创办“博德洋行”,代理销售法国Path公司生产的电影、电影摄影机、留声机和唱片。1910年,帕特尔洋行改名为Path Orient,是Path在远东的分支机构,勒盛邦给公司起了中文名“EMI”。这两个汉字登上了历史舞台。
著名的“百代小红屋”位于上海徐家汇百代公司旧址——。来源:网络
1929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收购了法国的Path。两年后的193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留声机公司和英国留声机公司合并成立“电气和音乐工业”,简称“EMI公司”。上海东方百代公司成为百代在远东的分公司。按理说,百代会将东方百代公司更名为东方百代公司或上海百代公司。但百代这个名字此时在中国是如此的流行,以至于百代保留了上海分公司的中文翻译。这个保存了将近一个世纪。——不管百代在中国的历史有多少波折,直到2012年百代音乐集团被拆分出售,百代在华语地区的中文名字一直是这个流传了百余年,充满中国特色的“百代”。
《宝丽来》
另一家颇具中国特色的唱片公司“Polygold Records”也是音乐爱好者非常熟悉的。“Polygold”这个词听起来特别像中国的唱片公司,其实是欧洲的唱片集团,原名“PolyGram”,“Polygold”这个词是中国人别出心裁的翻译。
早在1962年,德国西门子集团和荷兰飞利浦集团合并了各自的唱片公司。10年后的1972年,这两个团体取了一半原唱片公司的名字“Polydor”和“Phonogram”,将它们拼在一起,将公司命名为“PolyGram”。
有一种盒式磁带叫《泄密时代》。
就在这个有些奇特的名字诞生的前一年,Polydor公司收购了香港唱片公司Diamond Records,重组为香港Polydor Records。随着宝丽金的诞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Polydor Records Company)将更名为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PolyGram Records Company),爱中彩票的香港人给这家公司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宝丽金”。从此,这家唱片公司以近30年在华语流行乐坛不败为荣。
来源:网络
百代音乐集团(录音音乐部门)和宝丽金唱片公司分别于2012年和1998年被环球音乐集团收购。“百代”和“远志”这两个经典的中文名字也属于环球音乐集团。今年8月16日,环球音乐集团中国公司宣布重启“EMI”和“宝丽来”两个品牌,重新焕发其经典魅力。关于这部分的信息,可以参考陌陌馆这个《盼到了!宝丽金和EMI两大传奇唱片厂牌今天正式重启》了解更多。
“新力”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索尼的中文翻译是什么?”你觉得对方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怎么会有人不知道索尼大法的名字呢?但其实很可能不是对方脑子有问题,而是他是一个二三十年前开始买唱片的人,3354,因为那时候索尼音乐的很多进口唱片都翻译成中文叫“索尼音乐”。
索尼公司名称“Sony”的中文翻译其实是从1962年香港索尼分公司成立开始的。当时按照粤语发音命名为“索尼”。后来台湾省的索尼企业,包括索尼音乐,中文都叫“索尼”。所以那些年从港台进口的索尼音乐唱片都印着“索尼音乐”。
来源:网络
而我们大陆从一开始就称呼索尼为“索尼”,所以对“索尼”这个词有些不习惯。2001年,索尼音乐成为第一家在mainland China设立真正的中国分公司的国际唱片公司。合资公司取了“新索音乐”这个中文名字:
当时很多人以为这个名字是索尼港台新名字和索尼大陆新名字的组合,但实际上索尼新名字中的新名字毫无疑问是索尼的,但新名字其实指的是上海新辉集团,因为它是合资公司的中方之一。
但“新力”这个名字并不符合索尼创立时的初衷。据说,盛田昭夫和伊布卡(Masaru Ibuka)当年之所以选择“索尼”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在所有语言中都没有实际意义,但它只是一个名字,而“新力”在中文里多少有点“新力量”的意思。2009年,索尼公司统一了全球翻译名,要求所有地区的索尼分公司与索尼的英文翻译名发音一致。因此,港台省的所有索尼公司在mainland China统一用“索尼”,索尼音乐娱乐也在华语地区统一了中文名称“索尼音乐娱乐”:
“新力”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历史。
贝塔斯曼
上面提到的百代、宝丽来和索尼音乐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所谓“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中的三个。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第四个3354贝塔斯曼音乐集团。
说到“贝塔斯曼”,我就想到书友会的朋友。恭喜你,你又暴露年龄了.
参加过这个书友会的人应该是又爱又恨吧?来源:网络
事实上,“贝塔斯曼”是德国传媒集团贝塔斯曼的官方中文译名,著名的贝塔斯曼书友会曾是贝塔斯曼集团的一项著名业务。当然爱乐爱好者更熟悉的是贝塔斯曼集团的前唱片公司BMG——。惠特尼休斯顿、肯尼基和周杰伦等超级巨星的唱片背后都有BMG的标志。
那些不知道杰伦的孩子现在肯定也不知道BMG。
BMG的中文译名很多。除了现在官方确认的贝塔斯曼,以前叫贝塔斯曼,甚至最早引进版肯尼基的磁带上也出现了“沃土”或“甘土”的译名(早年印刷太差,无法分辨):
请知情者告诉我“图”是什么。来源:网络
当然,BMG最熟悉的译名可能是引进版上台湾省的译名“boardman”:
但是,贝塔斯曼,贝塔斯曼,博德曼,沃图,甘图反正都是历史名词。现在那家名为“BMG音乐”的公司在中文里仍然是“贝塔斯曼音乐”,但它是一家新形式的音乐公司。它只是借用了我们熟悉的前BMG唱片公司的名字,关系其实并不太大。
《索耶》
2004年至2009年,索尼音乐集团和BMG音乐集团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为索尼BMG音乐,在港台翻译为“索尼博德曼”,在mainland China仍称为“新索音乐”。
这次并不是两个音乐集团的所有公司都参与了合并,其中有两家没有参与合并。首先,索尼唱片公司和BMG唱片公司,这两个集团在日本的唱片分公司,没有参与合并,但仍然独立运营。第二,索尼/亚视音乐出版公司和BMG音乐出版公司,两个集团的音乐版权管理公司没有参与合并,仍然独立运营。
索尼/ATV音乐出版公司于1995年由索尼集团和迈克尔杰克逊持有的版权管理公司ATV共同出资50%成立。因此,索尼/ATV音乐出版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索尼集团直接领导的,而不是隶属于索尼音乐娱乐集团。另外,和歌王的股权划分很复杂。这可能是2004年索尼/亚视音乐出版无法参与索尼音乐和BMG音乐合并的原因(更多内幕见《神马?听披头士乐队还得经过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允许?可这是真的!!(文末再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