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长期护理保险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11-02 09:52:34

        总书记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社部出台意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试点旨在建立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至此,已稳步推进6年,试点城市增至49个。
        本报推出“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系列报道,介绍试点探索符合民生需求和地方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障模式积累的经验。
        -编辑
        孙腾刚一出声,就惊动了正在屋外忙碌的吕平。吕平走到床边,微微扶起儿子,慢慢拍了拍。这是孙腾躺在床上的第十二个年头。他患有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8岁时突然发作。从那以后,他就只躺在床上。得益于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规范化培训,吕萍掌握了相关基本护理技能。“这给我减轻了不少压力。”
        四川成都探索居家照护与机构照护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做好基础照护、做优专业照护、实施规范化培训等方式,帮助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的长期照护。
        基本护理有家属--
        缓解经济压力
        吕平的家在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乡鲁家桥村。陆平40岁那年,丈夫患上了亨廷顿舞蹈病。她正在学习照顾丈夫,刚满18岁的儿子病倒了。吕平不得不辞去工作,常年在床前忙碌。一家三口,两人卧床,每月药费1000多元。“那时候,一分钱被劈成两半。”吕平说。
        20.吕平了解到,成都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吕萍的丈夫是城镇职工参保人员,按规定可以享受相关待遇。吕萍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经评估,吕萍的丈夫被鉴定为重度残疾一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由吕萍提供基本照护服务,从201
        从1999年4月起,丈夫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每月1107元的基本护理待遇,并打入社保账户。成都市金牛区医保中心副主任万茜说。
        去年1月,成都将成年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孙腾也可获得相关保障。他的保险金每月500多元。对吕萍来说,一个人照顾丈夫和儿子,每月有近1700元的补贴,明显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专业照护有机构--
        提供上门服务
        “我们将照护服务分为两类,基本照护由失能人员亲属提供,亲属享受相应保险待遇,专业照护由协议照护机构上门,提供亲属等困难高风险服务。”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出生长照处处长刘晓毛介绍,专业照护由医保基金委托照护机构购买服务,城镇职工参保重度失能人员每月享受300至500元不等的专业照护。
        躺在床上10多年,88岁的杨玉春精神很足。杨玉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但如今患有风湿、糖尿病等,站立困难。评定为重度残疾,享受相应保险待遇。孙女田扬妮是老人的基本照护者,成都颐嘉康养有限公司的照护者周华蓉则是老人的专业照护者。
        “杨叔叔,今天唱哪首歌给大家听?”每次回家,周华荣总是先开玩笑。一年多来,她一直是杨玉春家每月上门服务的老主顾。
        轻轻切去死肉,周华荣又修剪了杨玉春的指甲。抬起双腿微微弯曲,她开始用专业的指法为老人按摩腿部。“不然肌肉容易萎缩。”周华荣说。
        协助杨玉春洗澡、排泄护理、按摩腿部肌肉、帮忙修剪指甲……每月上门三四次,每次服务半小时到一小时。“有托养机构上门服务,很多我不胜任的托养和专业人员都能帮忙解决。”田
        杨妮说。
        对吕萍来说,专业的护理也减轻了压力。“机构会提前预约,把服务项目告诉我。”吕萍最欣慰的是,有了专业的护理人员,丈夫没有了压疮等长期卧床并发症。
        “截至目前,我们已签约享受全市1090名残疾人上门专业托养服务,累计提供服务1万人次。”成都宜家关爱负责人王正伟说。
        “金牛区目前有4家专业托养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服务重度失能人员500余人。”金牛区医保局副局长白世红介绍。
        护理人员接受培训--
        提升专业技能
        吕平拿出一张结业证书,很自豪。在去年接受的规范化照护培训中,她学会了如何帮助吃饭、如厕、窒息急救。在培训师白小青等人的帮助下,吕萍的照护技能越来越丰富。
        “全市有85多名残疾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很多居家养老护理员并不具备照护技能。”刘小毛介绍。2020年7月起,成都市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办机构签约专业照护机构开展规范化培训,满足居家照护人员技能提升需求,居家照护服务不断优化。
        “爷爷又胖又重,以前我和妈妈在一起,很难帮他翻身。”田阳妮回忆道。去年2月,田阳妮还接受了规范化培训。掌握技巧后,她扶着腰、护着头,凭借娴熟的力气,帮助爷爷成功翻身。
        一些居家护工不方便走出家门。因此,培训师上门培训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方式。
        老伴张宗喜84岁,重度残疾;我已经81岁了,行动不便。今年2月,蒋淑珍接受了白小青的现场培训。如何洗脸洗手,如何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白小青一一给蒋奶奶示范讲解。
        刘小毛说:“护理员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说话也多了
        得到更多照顾的机会。“
        截至目前,成都累计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失能人员超过1万人,签订专业上门服务的失能人员超过1万人。全市规范化培训定点机构72家。
        本期统筹:张佳莹
        制图:张芳曼
        数据国家医疗保障局
        《人民日报》(2022年06月08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