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筑行业的“顶级身份”之一,特级资质可谓是行业的佼佼者,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建筑企业硬实力的代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起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
特别是2020年12月2日住建部正式发布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大幅降低了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这项改革包括:
将施工总承包10种专项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级。
具有综合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各行业、各层次的施工总承包业务。
很明显,以后只要有综合建造师资质,就有更多的机会!据“建筑业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住建部2020年第十批建设工程企业专项资质名单(新增6家)国家专项资质已达895家,分别属于704家企业。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唯一的“五专”企业,拥有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五个专项资质。“四特”、“三特”、“双特”、“一特”企业数量继续增加,分别达到22家、25家、71家和585家。
我们来看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名单:
1、
“五特”企业名单
2、
“四特”企业名单
3、
“三特”企业名单
4、
“双特”企业名单
曾经有或多或少的特殊资质,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建筑行业的强弱。优质企业对当地建筑业产值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许多地区不惜重金奖励成功推广和注册的企业。但资质改革后,施工总承包专项资质将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综合资质不再分专业,这也意味着704家企业将回到“同一起跑线”。
同时,改革后,企业虽然“失去”了特级,但业绩并没有“失去”。企业在投标时,仍能以以往的业绩得到业主的认可,社会对企业的评价更倾向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资质的数量。这也是住建部淡化资质的初衷。
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地区的超资质企业数量有了很大的进步,近几年的增长也有很多变化,下面为您分析和探讨。
一、专项资质的总体情况
根据专项资质企业注册地统计,江苏、浙江、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分别以81家、80家、71家、45家、33家企业位列前五(河南和湖北并列)。西藏成为全国唯一没有专项资格的省份,宁夏、青海、海南分别有1个专项资格。
二、特殊资格在各地区的分布
江苏省、建设强省浙江省和央企众多的北京市分别拥有83家、83家和100家专项资质企业,共计266家,占全国专项资质总数的30%,形成第一梯队。超等级资质按企业注册地在全国的分布统计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不难发现,我国超资质企业的数量极不均衡,其优势和劣势非常明显,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梯队。
第一梯队:北京、江苏、浙江三省;
第二梯队: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安徽省、广东省、四川省;
第三梯队:上海、江西、福建、山西、湖南、河北省;
第四梯队:天津、广西、贵州、辽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
中国第一航务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
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行业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