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最长的茶叶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11-02 11:59:07

《改名大家族》又登场了。昨日,港股信阳毛尖发布公告称,拟将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更换为“中国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此强调未来专注发展化工业务的决心。在此之前,信阳毛尖茶还蹭过茶和白酒的热度。穿马甲真的能提振股价吗?

成为“中国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月5日,信阳毛尖在上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并采用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公司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原因,公告解释称,由于政策调整,煤化工产品价格存在长期结构性上涨。公司将抓住近期化工原料价格上涨的机遇,利用进口俄罗斯水电的优势,在黑河市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链(包括电石、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生产线。此外,牡丹江市的精细化工生产线已达到成熟阶段,正在办理正式生产手续,预计8月份正式投产。公司正在考虑利用其他闲置土地和设备扩大产品种类和产量,以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

基于此,公司董事会认为,新名称能够为公司树立更为恰当的企业形象和身份,将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符合公司和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不知道是不是受改名消息影响。7月6日盘中,信阳毛尖茶涨幅超过10%,收盘时上涨至港币/股。

现在的名字是“曾”吗?

单从这次更名来看,“中国天荒化工”的新名称并不朴实无华,似乎只是配合公司业务调整的一次变更。但考虑到信阳毛尖茶的“前科”,投资者不禁产生疑问:公司这次到底想蹭什么热度?

公开资料显示,信阳毛尖自2001年5月登陆港交所以来,已多次更名。其前身包括“董军化工集团”和“大庆石化”。是最早的石化企业。2004年,公司转向煤化工,2007年出售石化业务,重点发展与煤炭相关的化工原料制造。也是在这一年,公司开始使用“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名称。这也是公司使用时间最长的名字,伴随公司十几年。

但由于当时化工市场的低迷,中国天华化工公司从2012年开始连续亏损,到2017年才设法扭亏为盈,而扭亏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火电事业部和销售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的事业部”。在经营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天华化工公司表现出对化工业务的不信任,开始另辟蹊径,转向被认为更赚钱的茶叶业务,以实现公司的“绿色发展转型”。

2017年1月,中国天化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Prosper Path Limited以8580万港元(约7309万元人民币)收购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份。7月13日,中国天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化工公司转而销售茶叶。这一突变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自称信阳人的作者甚至发文,谴责在香港注册的化工公司披上了知名的格子品牌,对“信阳毛尖茶”的整体品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过,此次收购对公司股价有利。收购公告发布后,信阳毛尖茶股价一度触及该时期的小高峰港币/股,但随后再次进入震荡下跌阶段。

我还打算“以酒代茶”

到2021年,信阳毛尖茶“蹭热点”的爱好不变。年初,信阳毛尖茶以8000万港元买入北京耀莱龙微酒有限公司100股,与白酒捆绑,正式进入白酒销售市场。在“核心资产”大火的背景下,信阳毛尖2月16日发布公告称,拟将英文名称变更为“中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并采用“中国郭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其中文第二名称。虽然第二天公司股价上涨了近15%,但投资者显然并不买账,称此举是“炒热”和“炒股”,公司股价在一波连续亏损后再次被打回原形。

在舆论的影响下,信阳毛尖于2月22日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对公司进行如下更名:公司英文名称由“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文第二名称采用“中国郭龙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称,自2020年11月开始从事酒类贸易,酒类贸易营业额约10,000港元(不包括中国白酒),占公司总营业额超过30%,贡献利润10,000港元。未来,我们将大力拓展葡萄酒市场业务。此外,公司于2021年2月2日宣布的收购也将有助于扩大中国的白酒市场业务。可见,未来葡萄酒行业的收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

改名并不罕见。

真的有益吗?

上市公司更名的情况并不少见。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81家上市公司发布涉及因各种原因变更公司名称的公告。一般来说,更名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比如公司重组、借壳上市、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等。如“宜昌交运”拟更名为“三峡旅游”,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区域综合运输格局的变化,公司客运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逐年下降,公司综合旅游服务业利润占比逐年上升。标有“交通”的公司名称已经不能匹配公司的业务构成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依托三峡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将公司变更为“湖北三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喜欢在名字之间反复跳跃,试图迎合市场的热炒。最著名的是岩石股份,改名很讽刺。从福建好生到李佳股份、多伦实业、皮丘皮、洛克股份等。有过几次“戴帽”,每次改名都和当时火爆的市场有关。

P2P成名后,公司将“上海多伦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皮皮皮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并宣布将主营业务从房地产开发转向互联网金融。然后,公司股价在一个月内拉出9个涨停板,最高价达到人民币/股。但此举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多数公司最终因严重误导投资者、扰乱市场秩序而被罚款。P2P2行业监管迅速收紧后,公司迅速更名为“岩石股份”,希望摆脱P2P的影响。不仅如此,公司还对之前更名不当的错误进行了反思,表示将专注于把公司主业做大做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文章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