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出台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开专用票了。很多小规模的企业主问什么时候发特价票好?发票作为交易的凭证,既是公司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费用凭证。开什么样的发票,发票的几个点都和公司的税务有关。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两种票的区别。
自从国家出台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开专用票了。很多小规模的企业主问什么时候发特价票好?发票作为交易的凭证,既是公司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费用凭证。开什么样的发票,发票的几个点都和公司的税务有关。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两种票的区别。
增值税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
发票分为普通增值税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概念。什么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发票分为普通增值税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概念。什么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公司支付13张特价票,某商品进价10000元,卖价20000元,那么只需要支付20000 * 13-10000 * 13=1300元。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公司支付13张特价票,某商品进价10000元,卖价20000元,那么只需要支付20000 * 13-10000 * 13=1300元。
特价票和普通票的区别
1.不同作用的专用发票:增值税发票不仅是业务凭证,也是抵扣税款的合法凭证。买家可以根据发票上的税额抵扣销售税,普通发票不能。普通票:除税法有特殊规定外,普通发票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这也是专用票区别于普通票的最本质特征。2.不同面值的特价票:一式三份,即记账联(卖方记账用)、抵扣联(买方抵扣用)、发票联(买方记账用)。普通票:是基本三联,即发票联和记账联。3.开具不同范围的专用发票:开具范围要小一些,不能对所有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一些特殊的经营行为,不允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3354零售烟酒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等消费品,销售免税商品或服务,出口货物,或者在境外销售应税服务,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是开具最广泛的,一般业务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1.不同作用的专用发票:增值税发票不仅是业务凭证,也是抵扣税款的合法凭证。买家可以根据发票上的税额抵扣销售税,普通发票不能。普通票:除税法有特殊规定外,普通发票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这也是专用票区别于普通票的最本质特征。2.不同面值的特价票:一式三份,即记账联(卖方记账用)、抵扣联(买方抵扣用)、发票联(买方记账用)。普通票:是基本三联,即发票联和记账联。3.开具不同范围的专用发票:开具范围要小一些,不能对所有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一些特殊的经营行为,不允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3354零售烟酒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等消费品,销售免税商品或服务,出口货物,或者在境外销售应税服务,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是开具最广泛的,一般业务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4.不同免税政策的小规模企业,每个季度有45w的一般免税额度;门票不享受免税政策,但也会占用这个名额。比如开44万普通票,完全免税;如果你打开
4.不同免税政策的小规模企业,每个季度有45w的一般免税额度;门票不享受免税政策,但也会占用这个名额。比如开44万普通票,完全免税;如果再开两万的特价票,就要交全额税了。
5.可以抵扣吗?
5.可以抵扣吗?
门票只能抵扣增值税,普通票不能抵扣;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扣除的部分不用交。
门票只能抵扣增值税,普通票不能抵扣;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扣除的部分不用交。
6.不同的计费要求。
6.不同的计费要求。
开具通用票,应提供税号和单位名称作为记账凭证;开具特价票,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包括地址、银行、电话等。
开具通用票,应提供税号和单位名称作为记账凭证;开具特价票,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包括地址、银行、电话等。
7.不同的税率
7.不同的税率
普通票的税率——一般是1和3,特价票的税率不仅是1和3,还有6、9和13。
普通票的税率——一般是1和3,特价票的税率不仅是1和3,还有6、9和13。
中国当前发票的类型
新的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
新的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
1.增值税专用发票
2.增值税普通发票(联)
3.增值税普通发票(卷)
4.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5.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二。非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
1.通用机器开票(组合)
1.通用机器开票(组合)
2.通过通用机器开具发票(辊式)
3.普通配额发票
4.乘客发票
5.通行费发票
6.出租车发票
7.票
8.火车票
9.标题发票
10.飞机旅行路线
1政治法案
如有任何税务问题、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或问我!
如有任何税务问题、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或问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评论,分享,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在下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评论,分享,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在下期~
1.本文素材在网上,由“投资界税思潮”编辑发布,仅供学习交流;
1.本文素材在网上,由“投资界税思潮”编辑发布,仅供学习交流;
2.除原创内容和特别说明外,推送的稿件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否则我们会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谢谢大家!
2.除原创内容和特别说明外,推送的稿件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否则我们会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