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是,这是中国足协强制中和俱乐部名称中一个可笑的标签。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足协推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初衷与其一刀切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12月14日,中国足协在俱乐部投资者会议上正式发布《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随后,足协主席陈珞源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足协推动这项工作的初衷总结如下:
有利于俱乐部长期足球文化的传承,不因投资方的变更而频繁更名。球迷更喜欢俱乐部,而不是企业。我们把企业的名字强加给粉丝。有利于俱乐部投资多元化,导致更多资本、多方投资俱乐部。如果你的俱乐部名称是企业名称,不利于股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有利于俱乐部向百年俱乐部发展,也有利于市场化发展。但是,一刀切的措施真的能实现足协推动这项工作的初衷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以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为例。这两家老牌中超俱乐部都换了投资人,申花易主。但无论投资方怎么换,“国安”“申花”这几个字以及两队的队徽并没有被新的投资方抛弃,最多也就是刚刚补过而已。这充分说明,有着悠久历史和官方影响力的俱乐部名称和品牌,绝不会因为投资人的变更而消失,更不会影响俱乐部长期足球文化的传承。
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商业世界中,有许多案例表明,已建立的品牌在被收购后仍被保留。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他们是否抹去了这些被收购品牌的名字和logo?不会,因为被收购方的价值,除了有形资产,无形的品牌资产也占有相当的分量。甚至可以说,有些投资人是看重了被收购方的品牌资产才收购的。
比如近几年火起来的运动时尚品牌斐乐,2007年就把中国区的权益全部卖给了百丽。但百丽经营不善导致斐乐亏损较大。然后在2009年,安踏从百丽手中买下了斐乐中国商标。安踏买了什么?是高端的品牌形象,充分展现了品牌的价值。
正因如此,无论是众合集团还是绿地集团,在收购国安和申花之后,都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众合集团董事长周金辉甚至表示,如果未来需要中和,俱乐部将去掉众合元素,保留国安字样。可以看出,周金辉非常尊重粉丝,也认可品牌的价值。
所以对于这种有品牌价值的老字号俱乐部来说,不利于长期足球文化的培养,甚至会毁掉那些存在了二三十年以上的品牌。
当然,这种中和措施对于中小型俱乐部来说是有价值的。由于中小型俱乐部品牌价值不高,更名往往发生在投资方变更之后。
我们来看第二点。足协所谓的中立名,是企业强加给球迷的。真的是这样吗?纵观长春亚泰、北京国安、天津TEDA、河南建业球迷在网上的声音,可以明显感觉到,球迷们已经不再把俱乐部名字中的企业元素当成强加给他们的东西。相反,他们对自己团队的品牌有很强的认同感,甚至会主动保留这些元素。
我们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总喜欢说国情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实上,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只持续了二十年,所以我们在推出改革措施时应该更加谨慎。即使是职业化了上百年的欧洲俱乐部,也没有一刀切地消除企业元素。比如德甲的拜耳勒沃库森俱乐部,因为其母公司拜耳较早投资足球,最终被允许保留企业元素。甚至因为拜耳勒沃库森的母公司拜耳是一家制药公司,球迷们把拜耳勒沃库森称为“制药厂”。这不也是原生粉丝文化吗?为了更好的传播德国足球文化,有必要命令勒沃库森改名吗?
第三,有利于俱乐部投资多元化是扯淡。以北京中和国安为例,之所以在现行规则下必须去掉“国安”二字,是因为北京中和国安俱乐部的二股东中信有限与中信国安存在股权关系。根据最新规定,俱乐部股东关联方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俱乐部名称中。
事实上,北京中和国安与中信国安的相关性很低。具体来说,中信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股份,中信集团通过中信荣盛和中信盛兴持有中信股份。目前中信国安混改后,其股份由中信集团持有。
如果不允许保留这种关系,那么以后北京国安俱乐部更名时,中信公司使用的所有文字都不会使用。中信集团是一个庞然大物,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孙公司。如果这些公司名称都用了几百个汉字,北京国安岂不是无法使用?
最重要的是,按照目前的新规,北京国安只有两种方式可以留名。第一和第二股东中信有限公司完全退出,并将其俱乐部股份出售给非中信公司。第二,中信国安集团更名。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中信国安更名的难度和过程肯定远大于北京国安。
也就是说,本来足协提倡中立名称是为了促进投资的多元化,现在国安想保留名称(据公开报道,北京中和国安俱乐部非常想保留国安二字),那么就必须消灭两个股东。这在哪里促进投资多元化?
上海申花之所以能保留名字,正是因为俱乐部原投资方申花已经完全退出俱乐部,不持有俱乐部股权。
继续投资足球的中信现在面临着保不住国安的尴尬局面,而退出足球投资多年的申花反而可以保住自己的名字。这种矛盾的行为会鼓励投资者吗?
除此之外,除了西班牙的职业俱乐部,欧洲主流联赛的大部分俱乐部投资多元化都很差。俱乐部的大部分控股股东持有俱乐部90%以上的股权,小股东在俱乐部中所占比例很小,对俱乐部的实际运营没有影响。也就是说,中性名称不仅不利于投资多元化(这完全是中国足协的心血结晶),而且即使能吸引小投资者,也不会对俱乐部的实际运作产生任何影响和限制。AC和阿森纳都有一些小股东,他们对俱乐部被大股东卖掉,甚至实际控制人从俱乐部吸血的行为都无能为力。
分析以上矛盾的内容,不难看出足协的管理者要么无能,要么不作为。他们说自己无能,因为这些自相矛盾的初衷和政策,有脑子的人一眼就能发现。他们说什么都不做,是因为陈宇源宣扬中立的名字的初衷不是他的原创。所有内容均来自国务院发布的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第五十条。但别忘了,足改方案第五十条原文明确写着,“鼓励有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非企业名称”。其中“鼓励”和“有条件”这两个字很重要。到了足协,“鼓励”变成了强制,“有条件”变成了不顾球迷诉求。
对于投资俱乐部超过20年的企业来说,这些存在了20年的俱乐部名称是否有中立的条件?最有发言权的是粉丝。作为足球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者,球迷在这个过程中被完全忽略了。我觉得足协给你营造的文化更好,所以你的想法不重要,你根本不关心球迷的生活。
在接受采访时,陈昊源巧妙地把足协和球迷围了起来,相信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名字中带有企业元素的俱乐部,似乎就是邪恶的反义词。但是,其实大部分球迷都是和俱乐部站在一起的,陈昊源不是装傻就是真的傻。
最后说一下足协的不作为。根据足协主席陈珞源最近的表态,下赛季中超大概率还是会采用赛制。可以说,赛制对联赛危害极大。之所以采取赛制,是因为目前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很多球迷觉得足协这样运作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