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原理
继电器的原理很简单。工作时,只要在继电器的线圈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就会有一定的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电磁效应。在电磁力的吸引下,衔铁会克服回位弹簧的张力而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常开触头)相吸。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引力也会消失,衔铁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动触头和原来的静触头(常闭触头)就会被吸引。这样就达到了接通和断开电路的目的。
接力有什么用?
1、代替小接触器
继电器的触点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当负载能力较小时,可以代替小型接触器使用,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型家用电器的控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又能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更加精致。
2.增加接触能力
继电器具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的电流很小。因此,继电器可以用来扩大触点容量,继电器可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
3.更改联系人类型
在工业控制电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来达到控制目的,但接触器本身的常闭触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在原有的接触器线圈上并联一个继电器,利用继电器品牌产品的常闭触点来控制相应的元件,改变触点类型,达到所需的控制目的。
4、作为开关
在一些控制电路中,一些电器元件的通断往往是由继电器控制的,利用的是其触点的通断。比如彩电或显示器中常见的自动消磁电路,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从而控制消磁线圈的通断。
常见的继电器有哪些?
市面上的继电器产品很多,有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热干簧继电器、磁簧继电器、光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等。不同继电器的功能差别很大。比如用时间继电器实现延时控制,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