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官方发布公告称,俱乐部完成股权变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控股股东众合集团受让中信集团36股俱乐部股份。至此,所有交易均已完成,中赫集团现持有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100股股份。这也意味着国安的名字与投资方的名字无关。北京国安的名字符合足协中立改革的要求,可以继续使用,就像上海申花一样。
国安大戏正式落幕,意味着中超16支球队全部完成了中立国改名的任务。最终只有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和长春亚泰保留了之前的名字,其他球队已经彻底告别了原来的头衔。长春亚泰fc依托股东长春吉盛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100股股份转让给长春嘉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份剥离,保留了亚泰的名称。目前上海申花队的投资方绿地集团,其下属公司和机构中没有以申花命名的公司,因此仍可使用“申花”字样。
回到北京国安,外界自然会保留“国安”这个名字。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留名战,各种波折之复杂,众合集团董事长周金辉投入之巨大,都是外界无法想象的。2020年12月14日,在2020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发布《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要求中超、中甲、中乙各俱乐部在2021赛季开始前完成名称非企业变更。自此,国安的名称保护战正式打响。2021年1月2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发出产权转让申请,以1元底价转让北京中和国安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36股股份,这意味着国安俱乐部在满足中国足协提出的“中性”名称要求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不过,当时外界对一些企业是否愿意与众合集团分担俱乐部近18亿元的债务,共同投资国安俱乐部表示担忧。2021年3月23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工商登记变更获得核准,这标志着这场姓名权保护战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6月21日,国安官方宣布完成股权变更。这场持续了六个多月的保名大战终于落下帷幕。“国安”这个名字被保留了下来.
中信国安作为股权转让方,在国安俱乐部股权转让给众合集团过程中,也曝出子公司财务造假的负面新闻。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证监会认定存在财务造假,其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在2009年至2015年的7年间累计虚增利润10亿元以上。最终,中信国安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管理委员会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60万元。对相关高管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中信国安存在财务造假。众合集团还想从他们手里买36俱乐部的股权吗?这一度成为北京球迷关注的焦点。双方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的争议焦点主要是俱乐部的巨额债务。今年2月1日,众合集团原定的新闻发布会没有召开。发布会推迟的原因是众和与中信尚未就转会价格达成一致,双方的分歧在于如何承担俱乐部的债务。
由于众合要从中信手中拿走俱乐部剩余的36股股份,从而实现对俱乐部的100股控制,理论上,众合应对俱乐部的债务负全部责任。拿下剩下的36%的股份,意味着中和集团要承担6亿多的债务,这在中和集团看来一开始是无法接受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俱乐部中性名称更名期限的临近,众合集团已经下定决心。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安俱乐部工商部门名称已于3月23日变更。在两大集团股权尚未变更的情况下,众合集团先让球队以北京国安的名义参赛。虽然中信没有在足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国安俱乐部的“彻底退出”,但“北京国安”理论上仍有赛季中期被足协更名的可能。但随着中和拿下中信手中36%的俱乐部股份,一切尘埃落定,国安的名字保住了!
从中和集团的角度来看,“国安”二字至少值3亿,但“国安”二字在北京球迷心中是无价的。这个俱乐部从1992年就开始使用的名字,对北京球迷来说意义太大了。“国安”二字背后承载着俱乐部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或许是被国安球迷为保住名字所做的不懈努力所感动,或许是被国安两个字背后巨大的无形资产所吸引。总之,众合集团董事长周金辉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保住了国安这个名字,这是俱乐部历史的延续,也是对国安球迷文化的尊重。从此,周金辉和他的中和集团在北京球迷心中有了立足之地。
对于中和集团来说,要打赢这场保名战,真的很不容易。然而,就本赛季而言,俱乐部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七大国脚回归后如何快速与球队完成磨合?巴坎布、奥古斯托、金玟,三大外援是去是留?摇滚教练比利奇能否更快进入角色,激发球队潜力?如何才能消化掉新增的6亿多元债务?显然,一系列的问题不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就能解决的.
这篇文章是对体育的一种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