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很多案子,我的微信头像是谁的?
微信败诉有多难,法院判决Tik Tok必须停止侵权。
图片视觉中国
文|靠谱的阿星
先说产品登录账号。似乎是所有用户使用产品最容易的第一步。但产品设计者很难预测每个用户会使用手机号验证码,还是使用邮箱作为登录名邮箱的随机验证码,还是以之前在平台注册的密码形式登录,导致很多app的登录账号体验不佳。
一些用户使用多个微信号,绑定多个手机号,因手机号丢失而收不到验证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邮箱忘记密码,邮箱与旧手机号绑定后,用户在登录过程中逐渐放弃这一产品。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恐怕很多运营商都说不清楚。
渐渐地,用户用微信账号代替手机号成为很多App登录账号的首选,就像打开网页时用QQ、微博作为账号关联的授权载体一样。很多app之所以用微信作为登录账号,是为了给用户一个方便。
说实话,作者阿星在很多平台发布的专栏和自媒体,都是和微信一致的头像(严格来说是个人品牌一致性)。如果有一天腾讯说这些头像都在微信上,要求其他平台配合告知用户不能使用和微信一样的头像,那我就要疯了!还好我机智的提前申请了商标。
我觉得输很多案子没错。如果在法律主体上Tik Tok没有独立的注册公司,可能不会在诉讼中败诉。头条公关方面的意识强调,用户账号和头像是属于用户的,如果用户授权了,就可以同步,而不是自己的软件抓取。
这样的小事,可能已经偏离了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初衷。换句话说,如果,ID和头像不能被授权开放和公开,那基础设施上的商业活动岂不是空中楼阁?如果从法律上来说,这些和头像都是微信所有,那么从“人情”的角度来说,确实让部分网友无法接受。
这也是腾讯起诉多闪带给我的强烈的不安全感。不知道其他网友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就像很多大叔大妈不玩短视频社交这种二次元墙产品,却激烈的参与讨论。
“微信账号(头像,)到底是属于用户的还是腾讯的,用户是否有权授权第三方使用”是我在本案中真正关心的问题。
1.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版图思维下开始新一轮博弈。
并不是说头条账号体系受到了竞品的冲击。阿星还记得,当初我的头条账号是在微博之间登录的,当时微博是头条的股东。头条推出“微头条”后,微博的登录功能下线,我改通过微信登录。
如果用手机号登录头条账号,又会有一个新账号用微信登录,烦得我注销了好几个“头条用户”(我有两个微信账号)。后来Tik Tok发现可以直接用头条号登录Tik Tok,也可以直接注册Tik Tok,还可以用我的微信登录。但我发现自己多了两个Tik Tok,我做了一笔没有人情味的Tik Tok“可靠汇款”。这个Tik Tok被同步到相应的头条号上,这给了我另一个头条号。如果你看到这个不晕,我带你去!
头条鼓励用户用手机号登录,但很多用户还是选择直接用微信登录。毕竟手机号可以改,微信不会。但是,头条账号体系的复杂性在于,头条体系本身一直在不断孵化各种新的App模式来拓展业务边界,沿着这条线诞生的很多产品都与微信有关。
也许是头条产品经理早期对微信过于得心应手,也可能是头条发展太快,字节跳动没想到和腾讯不可调和的冲突会这么快发生。只是腾讯会先推翻这张牌。标题的潜台词是“我可以把微信给别人,当然也可以给你的Tik Tok。但如果你用Tik Tok孵化社交应用,我为什么要给你?拿回去!”
两者之间谁先挡谁也是个悬案。让我们来看看张一鸣是如何在7周年头条上表达他做更多闪光的动机的:
(图片来自字节跳动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应该是发布了没有被删除。)
从头条要成为互联网的一极来看,社交产品也是迟早的事。之前,阿星曾在文章中写道,“但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会做一个整合资源的完整版,哪怕是重复的商家、内容和用户,来构建自己的流量王国。这也决定了互联网公司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必须是寡头。”事实上,头条不仅会做社交,还会做搜索、电商、金融,从而强化自己的估值,提升用户流量的复利价值。
虽然头条肯定不会什么都做,但作为一家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头条的优势在于没有PC的包袱,完全根据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点来做产品,比很多老牌互联网公司成长更快。
在阿星看来,头条闪只是从Tik Tok产品试水,为达人、名人积累经验,却让媒体反哺微信,这也是为什么Tik Tok平台不欢迎微信业务的团队,不惜降权的原因。至于多闪对微信的威胁,更多的是一种公关解读。
第二,如果你赢了官司,你可能会损失更多?
从一审的诉讼信息来看,腾讯的诉讼依据是“微信/QQ产品及在平台上生成和积累的用户头像、地域、好友关系等相关数据”是腾讯的数字资产,能否被第三方使用取决于腾讯的授权,而非用户的登录授权。
这本书是腾讯的“杀手锏”,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这是微信诞生以来,第一次不允许其他产品使用它的账号和ID。为什么多闪会引起腾讯的特别关注?
有人说腾讯是为了保护微信的关系链不被抓取,但实际上,同样的关系链不一定能出现在多闪上。为什么用户不用微信做不必要的努力?是为了多玩视频表情包吗?Flash主要是给年轻人社交的。其实争夺flash的人其实是玩QQ的95后,00后群体,根本不存在和微信的竞争。
那是可能的。让你醉的不是酒。腾讯还在给Tik Tok打电话。
根据艾瑞的数据,Tik Tok在2019年1月在MAU上超过了Aauto Quicker,成为第一短视频App类别,而腾讯在过去一年里花了很多钱,2019年2月的月活为3339万台,仍然远远落后于Tik Tok。作为腾讯系在Aauto faster的外部防线,那些可以随意留微信号和使用微信或ID的人,在用户规模上已经被Tik Tok赶超。2019年2月,Tik Tok月活设备1亿台,Aauto更快1亿台。
(iResearch指数中的数据)
(开玩笑,不一定对,朋友圈就是生活,Tik Tok就是娱乐)
如上所述,多闪只是头条测试社交的棋子。未来真正的社交功能可能是今日头条,比如如何完善头条、通讯录、社区等等。赢了多个闪并不能遏制头条产品社交化的野心,但腾讯显然可能会迷惑其微信用户,让生态中的其他产品开发者犹豫不决。
腾讯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可以“感觉”到微信号和QQ号是自己的,有自己的社交关系和记忆,会让人觉得“除了生死,就是腾讯”。从腾讯的官司和一审胜诉不难看出,这可能是用户的同理心投射。
过去十年,腾讯凭借这种看似“去中心化”的生态平台模式,属于每一个“私人”账号,成为互联网行业粘性最强、最活跃的公司,这也是腾讯受人尊敬的原因。
“腾讯的梦想是做中国的水电公司。”其实腾讯是在to C的层面上做的,这当然和“微信互联网”有关系。微信的账号和各种产品之间的输出也是相辅相成的。腾讯一直默许用户账号私人空间版的自由,安心把微信账号打造成“连接一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