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健康”的赛道上,资本壁垒不断上升,上市可能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分水岭。
继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相继在HKEx上市后,即时健康家居企业丁当健康也于6月22日向HKEx递交了上市申请,由CICC和招银国际作为共同发起人。
在此之前,6月8日,丁当健康刚刚宣布完成十亿美元融资,由TPG亚洲基金领投,奥博资本和Redview Capital领投,Valliance、蓝欣亚洲、夏衍资本和盈科资本跟投。
自20世纪成立以来,丁当健康先后得到软银中国资本、泰康人寿、海尔医疗、龙门投资、CICC、招银国际等机构的投资。
此次上市将加速丁当健康实施“医疗保险”的“健康到家”战略,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提供多场景、一站式咨询、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疗服务依靠互联网。
更早出现的药给力、药快、快房交付等新型互联网医药零售公司,逐渐被竞争溢出。他们既没有强大的资本实力,也没有特殊的资源或模式。这些公司自然无法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快速进行市场布局的巨头相提并论。
如今,垂直深耕医药的丁当健康如何在强势的互联网健康领域突围,冲击现有市场格局?
新医药零售的先驱。
20在医疗O2O蓬勃发展之际,许多新的药品零售商纷纷成立,包括丁当健康的子公司丁当快药。他们通过在线平台连接药店和用户,并在一小时内将药品送到家中。
相比其他玩家,叮当快药有自己的特色。丁当快递医药在成立之初,走的是轻资产模式,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丁当快递还从20日开始布局线下自营店丁当智慧药房。
虽然自建药房和物流的重资产模式一度成为外界对丁当快递医药质疑的焦点,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很多人认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低于第三方合作的成本。”
由于大部分合作药店无法24小时营业,配送时效和活动的有效性会降低,与第三方药店合作时用户体验也难以保证。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丁当快递建立了自己的智慧药房和专业配送团队。
其实如果只是“送药人”,市场空间小,进入门槛低,很容易被模仿,企业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在完善丁当快药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边界,提高竞争壁垒,是丁当健康的必然选择。
因此,丁当健康逐渐在众多即时送药上门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此外,丁当健康仍在延伸其服务链。目前其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快药服务、在线诊疗咨询服务、慢病管理服务。
快药服务是为用户购买非处方药和医药保健品提供的便捷服务,特点是配送快捷,核心区域28分钟内即可送达。
丁当医药从医药公司合作伙伴、医药流通公司合作伙伴采购药品,通过包括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线上平台、线上经销商在内的线上服务平台接受订单,再通过线下智慧药店将药品配送给用户。
截至目前,丁当快递已经在十几个城市建立了数百家智慧药店。同时还为药师购药提供指导服务,24小时在线为用户答疑解惑。
丁当健康寻求增强实力,巩固供应链基础。它联合了许多制药公司
丁当健康还通过在线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慢性病医疗建议。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消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方式获得有效的沟通。为此,丁当健康建立了专业的医疗团队来提供服务支持,其中包括近千名专业医生和数百名包括药剂师在内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电商的大蛋糕在于慢性病。对于相关领域,丁当健康也有布局。
丁当健康慢性病与健康管理服务为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户提供服务,涉及用药及剂量指导、处方更新、用户健康状况信息反馈、相关药典信息管理等。
丁当健康通过慢病健康管理业务,实现对患者的高效跟踪、管理和沟通,为用户建立的健康档案帮助医生了解用户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同时帮助公司准确预测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需求。
商业的深耕,带来的是商业成果。得益于公司知名度的提升、销售订单的增加、投资品牌的增加以及智慧药房网络的扩大,丁当快药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亿元、1亿元和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
服务闭环的构建者
目前,丁当健康正在跳出“线上下单、门店配送”服务模式的简单框架,致力于打造完整、封闭的产业链,构建覆盖咨询、购药全场景的商业生态。
公开资料显示,最新一轮融资完成后,“丁当健康将推动‘医保’健康家园战略的实施,提供多场景、一站式咨询、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疗服务依托互联网。”
一直以来,医药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保制度的影响,但政府正在逐步开放医保网上支付的相关政策。
2019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提出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网上支付的规定,为网上医疗服务报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医保定点、医保结算、基金监管等方面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扶持推广和规范管理。
对于丁当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医药企业来说,可以打通“问诊-购药-医保支付”业务闭环,进一步提升与传统线下药店的竞争优势。
2020年B轮融资,丁当健康引入泰康保险,双方随后在“医疗险”业务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依托丁当健康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和线下零售的管理效率,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去年3月,丁当健康宣布在深圳率先推出“医保到家”服务,该服务是在深圳市医保局的指导下完成的。已经和医保数据对接,实时同步。市民可以选择使用医保买药,享受专业医生在线咨询。随着网上购药和远程会诊需求的不断增加,网上医保支付的推出恰逢其时。
事实上,为了解决用户网上购药咨询的支付问题,丁当健康早已有所行动。2019年6月,丁当健康与泰康在线合作,推出泰康在线小药箱这一针对家庭日常用药的商业保险产品,随后探索出包括门诊保险、商旅健康险在内的多种创新型健康保险产品。
此外,丁当健康与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互联网咨询保险”,打造覆盖常见和常见的百万款医疗保险产品
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为数字健康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为丁当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医药企业提供了舞台。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居民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大数据、云存储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医疗用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2030年,中国数字健康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呈现近两位数的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1961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831亿元;Mob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广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