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成功的路,都有一串勇敢而孤独的脚印;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过勇敢而孤独的决定。”
这是我有一次在公众号上发的一句话,后半句也来自一个CEO在朋友圈的感悟。不出所料,这句话准确地引导了很多人的共鸣,包括创业者和投资人。我们聊到了自己勇敢坚持的瞬间。
用手触摸自己的心――审视自己的良心
a总说他每天开车回家的时候,习惯性地在车里坐一两个小时才上楼,即使是深夜。这是他每天整理思绪,直面内心的时刻。当时他的公司正在进行生死存亡之际的艰难转型,传统业务部门被清理,包括裁员,与旧部门分道扬镳。很少有人能看到他背后的心痛和愧疚,在别人面前必须雷厉风行。
他告诉笔者,他让一个跟了他近20年的兄弟离职时,对方掏出一支烟,居然反方向点了。
当年,他为公司赢得了断臂求生的唯一机会,但同时精神陷入严重焦虑,不得不接受药物控制。他反复怀疑自己是不是好人,质疑自己企业家的底线是什么。
b永远是连环创业者,他的人生属于战场。他的原话是,只有扩大地盘,才能刺激他再生自己的“生命造血干细胞”。但这次不同的是,他结婚了,有了孩子。最后一次成功的冒险和收购使他能够为他的家庭创造有利条件。但再次创业,意味着房产抵押融资,用自己的身家和投资人对赌,对未来或可能的企业个人无限责任担保.
他老婆直接扔给他一份离婚协议,让他选择,还告诉他,再不“收心”就是不负责任了。
他迷茫了,直接被扔进了一场人生价值观的灵魂拷问。外面,有原班人马等着他再出来。他的投资人告诉他,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突破这个细分行业壁垒的候选人,一些能上升到“为行业担心”的社会责任话语体系会围绕着他。这是一个七尺男儿的责任。在家里,有他在戴上结婚戒指前许下的庄严承诺,还有他必须保护的两个人。他别无选择。
当年,他说自己把经典电影《Legends of the Fall》(中文翻译:燃烧的岁月)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自己是剧中的老二,属于战斗和丛林,自己是“困兽”。他琢磨着霍去病的那句“匈奴人如何才能不被灭而活下去?”他不知道是自己的野心错了,还是野心未实现就成家是错的。
10年前,我带着三个大行李箱,放弃了新加坡身份和一栋可以俯瞰大海的大房子,只身回到上海。找了一份媒体实习生的工作,初始收入只有之前的几分之一,还得叫大学同学“代课老师”。脱下已经是高级客舱乘务员的制服,职场从零开始,从第一次面试资源开始积累。
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我在倒退。只有我知道这些步骤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依稀记得回国前,当我分数足够选择换新加坡护照的时候,我一边听着宣誓时要唱《Majura Singapura》的谣言,一边问自己,为什么要留着这个岛国,留在航空公司?我是自己国家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我血液里的自我认同和文化滋养,洋溢着江南的天地灵气。是我的大学给了我一个“自由无用的灵魂”,是我的学院给了我专业的训练和“保持信息公开对称”的新闻理想。我国在只有四个人才的机遇下飞速发展。
母校的新闻大厅里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世界记者之家”。一瞬间,我能感觉到那些文字在呼唤我。我告诉自己,我要回去,哪怕走一条回头路,回到我应该属于的记者的轨道和理想。
两年前,我离开了工作了八年的舒适区,放下了一张已经承载了丰富资源的大平台名片。我用了八年的时间,把我的出席卡从最后几排挪到会场前排,让一个市场化媒体的名字和体制内的机构并列,但我一夜之间又回到了最后一排。但这一次,我坐在自己的品牌名下。
那一天,我在想,回头看所有的“昨天”,好让我说“是的今天”;第一步总是跌跌撞撞,但你得走出自己的样子。
c永远是投资人。前几年网贷后市场蜂拥而至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这是他要面对多少困惑和批判的心路历程。与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同行相比,他需要面对的不是自己的收益和分红,而是生死之间的利益,大规模的集资以及如何向自己的投资人交代。清明自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漫长的五年因果循环。就算隧道尽头炸出来的猪都摔死了,C得到的依然不一定是认可,或者有人会质疑他,早投资早退出赚很多钱。你为什么看不到合适的时机?
他告诉笔者,在那些日子里,他特别能够理解和同情那些在大跃进时期保持清醒的人和那些锅里没有铁卖的人,以及那些清醒了又不甘心却又不得不这样做的人。
谁最终会发出震惊世界的声音,谁就会保持长久的沉默;
谁点燃闪电,谁就像云一样飘了很久。
原始愿望
交流了这么多读者的故事,我有时候会想,人生“赢”的秘诀是什么?我的一个老师曾经教过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拿起纸和笔,给我写了一个“赢”字:
先写“死”。死亡是一种牺牲,甚至是牺牲。那些最后的赢家,在刚开始的时候,谁没有一个播种期,没有一个翻耕期?从来没有人过入不敷出的生活,付出了时间、精力、脑力、体力,有的甚至付出了口袋里的钱和身体的健康。
后写“口”。嘴是领土,是统一。就是尽快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放弃什么,然后选择一个目标坚持青山不放松。
再写“月”。月,需要很多年才能回到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蛮横,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各种各样的捷径和诱惑,各种各样的人事纠葛,但我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路。不像大多数人嚷嚷着要赢,而是被最后的光环迷惑了。他们做资源,织蓝图,拍拍脑袋,想出100种模式。他们在酒桌上,在吃饭时,在电话里,在PPT前大声地拍着胸脯,以释放被成功欲望扰乱的焦虑。但是梦想被扼杀后,没有人去推动具体的事情,因为具体的事情总是很难,很堵,很琐碎,那你怎么能梦想的那么好呢?
终于可以写“贝”了。贝,经过上述跋涉,上帝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最后写“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成绩,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守护,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在“赢”字上,在获得“贝”这个奖之前,最重要的是付出,是统一,是坚持。能有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凡人扩展心胸,经历孤独和委屈的起起落落,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不贪婪,在害怕的时候不害怕,在放弃的时候不放弃,把对冷酷现实和轻尘的理解和接受全盘托出?
如果只是为一个人谋求一些人生利益,恐怕无法在第一时间为更大的“胜”写下“死”字。这些努力甚至牺牲都经不起算计,或者根本不算。
如果你对名利有血性的野心,你可以写“死”和“口”两个字,但在岁月的考验面前,你未必能从善如流,避开歪门邪道的诱惑和捷径背后的陷阱。
有一种说法是,决策者之所以经常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大的原因是错误的决策似乎能带来短期的回报。
我以前觉得没有坚持到最后的人只是执行力差而已。后来我慢慢发现了症结所在。太多人在想象中只爱姓、利、权,却不执着于自己要做的事。那些成功者最初的样子,是真的沉迷于事业本身,执着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