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的一天早上,马把张之洞请到一家咖啡馆,开始构思要注册的公司名称。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美国的朗讯科技公司,那是当时知名的通信公司,以技术为导向。马之前服务的公司叫润迅,也有“迅”的谐音,也发展的很好。这一发现让发展中出生的马和张之洞兴奋不已。新闻,意味着沟通和信息,代表着公司未来的定位和方向。当“迅”字敲定,十几个迅字的组合出现在纸上:网通、捷迅、斐讯、腾讯……带着创业者的兴奋和梦想,马和张志东来到市工商局注册。在他和张之洞的理解中,“网通”是最理想的公司名称。它直白地告诉人们,公司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也是他们热爱、感兴趣、梦想进入的行业。“捷迅”次之,因为“捷迅”二字意为“快捷方便”,方便快捷的响应和服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飞迅”代表了公司的发展愿景和自己的梦想。想想在无边无际的网络天空和生生不息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向往。而“腾讯”虽然借用了自己名字中的“腾”字,但似乎总是不如前三者。机缘巧合,马试遍了所有他想到的名字,却发现只有“腾讯”闪着绿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公司注册的中文名确定后,张志东建议也要有一个发音相近的英文名,像朗讯、朗讯。马想了一下,“腾讯”脱口而出。在腾讯后来的发展中,毗邻深圳的香港人对腾讯的发音有些改变。他们把“十”和“美分”分开成两个字,所以经常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公司的名字叫“十美分”。张志东笑着说,“我们解释说,当时手机兴起,短信成本一毛钱,就一毛钱,腾讯在手机业务上找到了突破口。”此后,腾讯的起源又有了另一种解释。
就这样,1998年11月11日,腾讯诞生了。选择“光棍节”报名只是一个巧合,但在这个巧合的背后,创始团队对未来的决心和梦想早已积淀。就像腾讯logo后“T”上的纸飞机造型,是童年对天空的向往,是创业时对前路的追求。
《腾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