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了!襄阳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巨大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
十一月十三日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
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下发!
其中,支持襄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级副中心城市写入《规划》,首次获得国家层面认可。
10月18日,国务院宣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批复,湖北、河南、陕西三省汉江流域城市,包括襄阳、南阳、十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襄阳是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城市。无论是经济实力、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础,襄阳在汉江流域都有明显优势。
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是600万襄阳人的共同期待。
我们来看看襄阳这些年的发展变化。
图为:俯瞰襄阳,风景如画。(视觉网张培摄)
改革的春天,给襄阳这座古城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2008年以来,襄阳GDP每三年增长1000亿元,去年突破4000亿元,居全省第二。
同期,该市在全国城市经济排名中从第70位上升到第52位。
告别,开创新路,襄阳起航,正在向全国50强城市冲刺。
锚定、复兴和坚持
襄阳,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数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0世纪80年代,襄阳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错过了市场经济转型的机会,襄阳经历了低发展。
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把战略眼光转向鄂西北。2003年秋,襄樊被定为省级副中心城市。
2010年11月,襄樊更名襄阳,她从悠久的历史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2012年,襄阳正式确立了省级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涵盖产业、城市、文化、绿色等多个维度的“四个襄阳”蓝图,成为复兴梦想的“新-龙-中-对”和路线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已纳入全省“一主两副”战略体系。
2017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支持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
从此,“一极两中心”锚定襄阳,古城踏上了新的起跑线。
引领创新势头
40年风雨,40年春秋。
自家庭承包以来,襄阳已成为全国十大夏粮产区和20个商品粮基地城市之一。随后,全市进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成为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产粮市。
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突破2000亿大关。
近年来,该市举起了“有机”的大旗,掀起了现代农业理念的“革命”。20.襄阳“中国有机谷”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升级为省级战略。同年起,汉江流域农博会已连续举办三届,“魏翔”美食飘香全国。
没有工作是富有的。基于“老三线”布局,从生产小型拖拉机开始,上世纪80年代,襄阳抓住东风乘用车搬迁机遇,开始生产中高档轿车。富康、蓝鸟、天籁、楼兰、英国菲尼迪、琦君等车型相继下线。去年汽车总产量达到32万辆,产值超过240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八
从修理燃煤机车到生产机车部件,再到制造智能轨道检测设备,金鹰重工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铁路工程机械企业;从回收废旧物资到销售汽车电池,再到向新能源、新材料进军,骆驼集团走出山门,走向世界;从军用飞机降落伞设备的研制,到航空座椅的生产,再到国产大飞机的配套,AVIC航天公司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的发展新路.
着眼于古城复兴,这座城市不断解放思想,从体制机制上索取“红利”,把目光投向全世界。
近年来,襄阳在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等七个方面大胆尝试。原有的145项行政审批事项浓缩为88项,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服务环境最好、收费最低的城市之一。“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在这里可以享受“47证合一、87证联办”的高效政务服务;有稳定工作就可以落户,襄阳成为全国户籍改革最彻底的城市。
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挂牌,襄阳站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共享成果,改善民生
在建的襄阳庞公桥是世界第四座三塔悬索桥。目前,河中间主墩吊装已完成,转入上部钢塔柱施工。
70年代初,汉江襄阳段告别了无桥的历史。1987年,长虹桥开工建设;2001年,建成汉江四桥;然后卧龙桥、靳东桥、唐白河桥……这座拥有近2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都不再为这座桥而兴奋。
“一江穿城”的汉江两岸,高楼鳞次栉比,不断改写着天际线。
市中心33个老批发市场去年全部外迁,范溪新区建成中豪国际商贸城等8个现代市场群。市中心的天元四季城、汉水花城、范悦、绿地中央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购物环境焕然一新。
从相隔千年的襄城、樊城,到襄州、靳东新区,襄阳市从“双向发展”、“带状组团”演变为“四城一心”的新布局。40年来,城市化率从近27%提高,全市建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支撑、特色小镇为节点、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镇体系。
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从菜场、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周围的小事做起。从泥路、夏紫街、跨线桥、“三无社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出发,从修旧会馆、建古街巷、织绿网铺绿道、推进棚户区改造等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出发,襄阳的面貌日新月异。
1999年,周郁莨污水处理厂启用;2017年,襄阳在全国各地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排汉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市中心实施了“九水跑城”规划,河湖实施了“河长制”和“湖长制”,《水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区范围内出台实施。汉江襄阳段水质一直保持二类水平。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从人均不足8平方米变为近40平方米;700多个村全部通水泥路,道路达到1万公里;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今天,我们正朝着“一极两中心”的高品质发展,朝着